7月中下旬,中國有望打破美、日、韓在全球液晶面板背光源模組用光學膜市場的壟斷。
近日,中國首個液晶面板背光源模組光學膜產業化項目——上海凱鑫森功能性薄膜產業有限公司(下稱“凱鑫森”)工廠籌建組負責人楊振興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下月中下旬,該廠將正式投產。
事實上,該項目今年1月已在上海金山化工區漕涇鎮悄悄動工,目前已基本完成建設。據悉,這個光學膜產業基地占地3.6萬平方米,初期上馬20條光學膜生產線,投資約3億元,年最大產能可達7440萬平
關鍵字:
光學膜 液晶面板 背光源
受惠LED TV背光源及照明應用展超乎預期,今年起多家廠商營收獲利月月創高,晶電表示,今年底前產能依然吃緊,目前訂單超過產能逾40%,只能逐月增加產能,滿足客戶需求。
璨圓董事長簡奉任表示,目前受制于藍寶石基板缺料影響,已有磊晶廠機臺被迫停機,一般研究機構通常只以MOCVD機臺數計算供給,忽略實際產出量及產業變化,往往脫離現況。他認為至少要到明年第3季供給與需求才會達到平衡,今年以前磊晶要供過于求是不可能的。
業者指出,原本今年都把焦點放在LED NB及LED TV等中大尺寸背光源滲透率的
關鍵字:
LED 背光源
近日,天津三星 LED 有限公司新生產線竣工投產儀式在天津開發區微電子工業區舉行。
據了解,韓國三星 LED 株式會社是集 LED 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企業,產品主要應用于 LED液晶電視、室內外照明、汽車照明、移動通訊設備等領域,在國際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天津三星 LED 有限公司是韓國三星 LED 株式會社出資成立的外商獨資企業,也是目前唯一的海外生產基地,已投資1.8億美元。預計今年將完成產值100億元,LED 光源生產量達到90億只。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液晶面板正逐步采
關鍵字:
LED 背光源
受惠LED TV背光源及照明應用展超乎預期,今年起多家廠商營收獲利月月創高,晶電表示,今年底前產能依然吃緊,目前訂單超過產能逾40%,只能逐月增加產能,滿足客戶需求。
璨圓董事長簡奉任表示,目前受制于藍寶石基板缺料影響,已有磊晶廠機臺被迫停機,一般研究機構通常只以MOCVD機臺數計算供給,忽略實際產出量及產業變化,往往脫離現況。他認為至少要到明年第3季供給與需求才會達到平衡,今年以前磊晶要供過于求是不可能的。
業者指出,原本今年都把焦點放在LED NB及LED TV等中大尺寸背光源滲透率的
關鍵字:
LED 背光源 MOCVD
深圳市LED產業聯合會會長王殿甫表示,去年深圳市LED總產值比前年增長35%,達到245億元。其中出口占總銷售收入的70%左右。深圳LED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和配套能力。深圳LED企業分布在上游襯底材料、外延片和芯片,中游封裝、下游應用及配套產品。已形成了國內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并在產業鏈中下游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聚。
其中,LED顯示、背光源、半導體照明及其配套的產品和材料有800多家企業。深圳LED企業在背光源、顯示屏、太陽能LED應用、特種工作照明等應用市場率先取得突破,使上述幾個領域的LED
關鍵字:
LED 外延片 背光源
研究機構LEDinside針對LED產業調查表示,廠商普遍認為,今年底前的市售LED組件發光效率,每瓦可以達到150流明的水準,隨著發光效率提升,未來LED背光終端消費性產品的實際售價可望降低,提高產品普及率,并能夠激勵LED的需求。
對于應用在LED燈具、LED燈泡領域而言,如果LED組件提供150lm/W的發光效率,顯示成品LED燈具、LED燈泡的發光效率可達到90lm/W到120lm/W不等,因此各廠商的實際應用技術實力更顯重要。LEDinside表示,未來消費者購買到的成品燈具,可望擺脫
關鍵字:
LED 背光源
根據LED業界分析機構Strategies Unlimited表示,大尺寸面板背光LED產品和LED照明設備的需求大增,將讓高亮度LED市場急速沸騰。預估至2014年,全球對LED的需求將可能達到2009年總需求量的4倍以上,需求量將超過2,000億顆。
LED照明設備和液晶監視器背光源需求成長,2009年高亮度LED市場市值成長5%,這兩大市場可望為高亮度LED市場注入爆發動力,并在2010年至2015年出現高速成長。
目前LED照明設備在整體照明設備市場所占比例仍不到2%,且客群也仍只
關鍵字:
LED 背光源 照明設備
“亟須制定平板顯示產業發展戰略,加強對本地企業的政策保護,盡可能延緩境外企業布局的時間。”
“京東方在合肥的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工程進展非常迅速,計劃今年第四季度投產的第6代線有望提前;而北京的第8.5代線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興奮地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歐陽鐘燦是我國液晶物理專家,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聯邦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師從扭曲液晶顯示發明者W.Helfrich教授,研究液晶流體膜泡的
關鍵字:
液晶面板 背光源
2009年LED廠均交出亮麗的成績單,億光穩坐獲利王,2009年Q4毛利率仍維持在Q3的30%水準,法人估億光2009年的每股稅前盈余逾新臺幣5元。一詮和東貝表現也佳,EPS在3.5元以上,晶電2009年Q4獲利約為1元。
億光的獲利在LED背光電視領域獲得的貢獻很少,而2010年該公司產能大增,最主要的增加就是供應液晶電視的LED背光源,預估營收可成長50%,大尺寸面板背光源LED可望占營收比重到20%以上。
關鍵字:
LED 背光源
11月20日消息,根據DisplaySearch的預測,2011年采用LED背光大尺寸面板出貨將超越CCFL與EEFL的出貨量,LED面板出貨量將達56%,發展至2015年,LED面板出貨滲透率將達到78%的水平。
據國外媒體報道,未來筆記本電腦采用LED背光將成必然的趨勢,各家大廠有積極推出搭配LED背光液晶的電視產品,加上部分新款液晶顯示器也趕搭LED的背光潮流,DisplaySearch估計有27.8%的大尺寸液晶面板將采用LED背光,2010年時LED背光面板出貨量比率將提升至44%;而
關鍵字:
LED背光 背光源 面板
由于LED應用產品日益廣泛,LED市場需求持續增溫,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預估,2009年需求將達758億顆;2010年則達960億顆,年增率達26%左右。
DisplaySearch指出,2010年LED在面板背光源的應用需求將遽增,估計將由2009年的116億顆增為192億顆,年增率達65%。
其中,在中小尺寸面板背光源的應用需求將由2009年的60億顆提高至68億顆;在10吋以上面板的背光源應用需求將由2009年的56億顆驟增為124億顆,年增率達121%。
此外,
關鍵字:
LED 背光源 CCFL
新聞事件:
廣東推出LED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
事件影響:
廣東清晰描繪了產業發展的愿景,為日后做大做強LED照明產業提供行動指南
新華網廣州9月8日電,“室外顯示屏、大尺寸背光源、中小尺寸背光源、室內顯示屏和3DLED顯示屏將成為廣東省LED顯示市場的主流產品。”根據科學預測,LED照明產業未來三至五年內的主流產品和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方向已在廣東得到明晰。
7日,廣東在全國率先推出LED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憑借&ldq
關鍵字:
背光源 LED照明 LED封裝
作為液晶產品中重要配件之一的背光源,近年來發展很快,不斷有新技術、新產品推出。其中LED(發光二極管)背光市場份額在逐漸增加。在筆記本、顯示器及電視機等產品中,原來一直在使用CCFL(冷陰極熒光燈)背光源,從2008年開始,筆記本和顯示器產品中LED背光的使用不斷擴大。有關統計數字顯示,2009年第一季度,LED背光的出貨量是2008年同期的8倍。同時在CCFL一統天下的液晶電視領域,隨著海信推出第一款LED背光電視,國內市場上LED背光電視產品也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市場中。
LED對CCFL造成
關鍵字:
LED 液晶 背光源
在全球筆記型計算機(NB)用面板市占率分占一、二的LG與三星,2009年下半出貨的NB用面板中,有高達7成將以LED取代冷陰極射線管(CCFL)做為背光源。三星方面指出,2009年下半出貨的NB用面板中,平均將有250萬片使用LED做為背光源,下游的LED封裝廠也表示將是滿載生產的狀況。
另外根據市調公司Display Search的調查,2009年以LED做為NB面板背光源的比重為53%,而第1季的比重則為26%,其中LG與三星占全球市場的比率分別為37.9%與28.8%。
由于金融海嘯
關鍵字:
三星 LED封裝 CCFL NB 背光源
OLED TV擁有超輕薄、無需背光源且色彩表現豐富鮮麗等優點,對于目前LCD TV在平面電視的主流地位深具威脅,OLED TV也被視為下一代TV的明日之星,其中,LG Display預計2009年底將推出15吋可應用于TV產品的AMOLED面板,而LG將趁著年底的耶誕旺季推出上市。
業界認為,AMOLED顯示器已成為高階電子產品的重要差異化特色之一,現階段AMOLED應用的大幅成長,主要是來自于手機品牌大廠的力拱,盡管OLED TV才正開始起步,不過OLED TV將是未來成長最為迅速的薄型顯示應
關鍵字:
LG OLED 背光源 LCD
背光源介紹
背光源 所謂背光源(BackLight)應該是位于液晶顯示器(LCD)背后的一種光源,它的發光效
果將直接影響到液晶顯示模塊(LCM)視覺效果。液晶顯示器本身并不發光,它顯示圖形或字符是它對光線調制的結果。
一、用于背光源的光源:
在背光源的設計中,所用光源的選用是很重要的。所用的光源決定了背光源的功耗、亮度、顏色等光電參數,也決定了其使用條件和使
用壽命等特性。 下表為可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