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嵌入式設計是個龐大的工程,今天就說說硬件電路設計方面的幾個注意事項,首先,咱們了解下嵌入式的硬件構架。 我們知道,CPU是這個系統的靈魂,所有的外圍配置都與其相關聯,這也突出了嵌入式設計的一個特點硬件可剪裁。在做嵌入式硬件設計中,以下幾點需要關注。 第一、電源確定 電源對于嵌入式系統中的作用可以看做是空氣對人體的作用,甚至更重要:人呼吸的空氣中有氧氣、二氧化碳和氮氣等但是含量穩定,這就相當于電源系統中各種雜波,我們希望得到純凈和穩定符合要求的電源,但由于各種因素制約,只是我們的夢想。這個要關
- 關鍵字:
嵌入式 晶振
- 意法半導體的STM8-SO8-DISCO 8位微控制器(MCU) Discovery 套件,可讓用戶在板子上一次評估三款STM8微控制器。這三款STM8微控制器是目前市場上在售的采用主流8引腳SO8封裝的產品。除了三合一這個出色的性價比優勢外,該套件還是一款簡約的開發板,除啟動下一步開發所需的最基本功能外,沒有任何多余的的配置。主板上有一個按鈕和一個LED指示燈,方便用戶與電路板交互,嵌入式STLINK/V2和USB端口簡化了在線調試和從PC下載代碼的過程。這三款微控制器焊接在三個插接式DIL-8模塊上,
- 關鍵字:
嵌入式 MCU
- 如今的嵌入式應用非常復雜,需要通過單個單片機處理多個功能。這些應用需要增強安全性、支持實時響應的最佳執行時間以及無縫同步各個功能。從具有集成功率因數校正的電機控制到光強度處理,復雜應用需要在各個模塊之間輕松切換。處理器驅動的定時和排序解決方案受固有延時的影響,這種延時無法始終準確預測。這種方法還占用了寶貴的CPU帶寬,導致其功能未得到充分利用,而通過卸載這些功能可優化應用程序性能。Microchip的16位dsPIC33數字信號控制器(DSC)中的外設觸發信號發生器(PTG)是獨立于內核的外設(CIP
- 關鍵字:
Microchip 嵌入式 PTG
- Cortex-M這類微控制器編程通常采用C代碼,那么編程人員如何編寫代碼才能讓C編譯器產生高質量底層代碼就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話題。這里所說的高質量底層代碼是指既達到編程人員意圖又方便編譯器優化的代碼。本文將從編寫利于優化的源代碼,節省棧和內存空間,函數原型,整型和位取反,同時讀寫變量的保護,不進行初始化的變量這幾個方面來討論如何編寫良好的嵌入式C代碼。 一、編寫利于優化的源代碼 我們在編寫源代碼的時候如果能夠遵循以下幾點,可以讓編譯器更好的對代碼進行優化: 1)局部變量(自動變量和參數)比靜態或全
- 關鍵字:
嵌入式
- 自2016年AlphaGo打敗李世石后,AI就從冬眠中徹底復蘇,并迅速迎來了產業發展的新機遇。而安防領域由于大數據和規模化的特性,成為人工智能首發落地的最佳應用市場。在人工智能以及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加持下,安防產業發展開始由平安城市建設概念轉變到智慧城市概念,大安防邊界也逐漸模糊化,不斷延伸到以視頻物聯網為核心的泛安防領域。 在人工智能技術體系中,人臉識別無疑是應用場景較廣泛的生物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技術是指從人臉圖像中提取有效的特征信息后,利用計算機進行分析,從而進行身份認證的一種先
- 關鍵字:
嵌入式 安防
- 本節繼續講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協議中的另外一個串行通信接口-SPI。相比于UART串口協議,SPI又有著其獨特之處。 簡介 SPI(全稱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串行外設接口。 SPI是串行外設接口(SerialPeripheral
Interface)的縮寫。SPI,是一種高速的,全雙工,同步的通信總線,并且在芯片的管腳上只占用四根線,節約了芯片的管腳,同時為PCB的布局上節省空間,提供方便,正是出于這種簡單易用的特性,如今越來越多的芯片集成了這種通信協議,比如
- 關鍵字:
嵌入式 SPI
- 一、串口啟用流程 開講前,先找幾款芯片的串口demo程序瞄一眼。 依次有STM32的V3.5標準庫、nRF52832的官方demo以及51核的STC15系列單片機的官方DEMO。 從以上的部分demo例程來看,并結文章《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協議-UART(一)協議基礎》的介紹,在啟用串口的時候,需要配置的那幾個參數有波特率、數據位、校驗位、停止位等,從demo的源碼中也是能夠體現出來的。 而略有不同的是,在引腳配置靈活的ARM中,需要針對引腳進行配置。 二、驗證輸入輸出 完成了串
- 關鍵字:
嵌入式 串口
- 在上一篇《嵌入式硬件通信接口協議-UART(一)協議基礎》中,簡單而細致描述了UART的各個配置項以及通信過程的信號時序,此篇將繼續介紹UART接口在不一樣的電氣特性下,所使用的一些接口規范。 一、 簡介 實際上UART只是對信號時序進行定義,而未定義其電氣特性。在不一樣的應用場景下,不同的走線空間,不同程度干擾的惡劣環境,不同的平臺和和設備間,要使用UART進行通信,信號管腳的電氣特性差異就是個很大的障礙,并且在很多低功耗設備的信號電平一般都較低(小于5V),因此,應對不一樣的應用場景和環境
- 關鍵字:
嵌入式 UART
- 一、 簡介 UART,全稱Universal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譯為通用異步收發器。 串口的出現是在1980年前后,數據傳輸率是115kbps~230kbps。串口出現的初期是為了實現連接計算機外設的目的,初期串口一般用來連接鼠標和外置Modem以及老式攝像頭和寫字板等設備。串口也可以應用于兩臺計算機(或設備)之間的互聯及數據傳輸。由于串口(COM)不支持熱插拔及傳輸速率較低,目前部分新主板和大部分便攜電腦已開始取消該接口。目前串口多用于工控和測量設
- 關鍵字:
嵌入式 UART
- 11月24日,由周立功教授主導撰寫的《嵌入式軟件工程方法與實踐叢書》前三本,共計200萬字,在全國嵌入式系統聯誼會10周年技術研討會上正式發布,目前已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出版,于京東商城盛大發售。 目前,《嵌入式軟件工程方法與實踐叢書》已完成以下三本的撰寫: ?《面向AWorks框架和接口的編程》(上) ?《程序設計與數據結構》 ?《面向AMetal框架和接口的編程》 一、《面向AWorks框架和接口的編程》(上) 1、內容介紹 代碼的優劣不僅直接決定了軟件的質量,還將直接影
- 關鍵字:
嵌入式 AWorks
- 人工智能和物聯網兩股浪潮同時涌現,兩者相互融合,相輔相成,不僅推動著技術的發展,也推動著時代的進步。各大元器件廠商對于這兩股時代浪潮也各有高見。
- 關鍵字:
邊緣 AI 物聯網 嵌入式 201812
- 物聯網在中國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它已經成為國家的戰略型產業之一。眾所周知,物聯網由設備、系統、網絡、平臺四大部分組成,而嵌入式系統在IoT產業中非常重要,那么它在產業中是一種怎樣的存在,本文主要闡述它在IoT的作用和特點。 嵌入式系統在IoT產業中的角色 嵌入式系統是用來控制或者監視機器、裝置等大規模設備的系統,它是一種以應用為支撐的系統,它一般由一個或幾個微處理器或者單片機組成,與通用計算機能夠運行軟件不同,嵌入式系統上的軟件通常是暫時不變的。 隨著IoT技術的發展,它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涉
- 關鍵字:
嵌入式 IoT
- 2018年德州儀器(TI)中國教育者年會日前于武漢成功舉辦。德州儀器(TI)全球教育技術總裁、教育事業及企業社會責任副總裁Peter Balyta博士、TI亞太區大學計劃總監王承寧博士以及來自國內外127所高校的近260位教師出席了本次年會,共同回顧了TI大學計劃在過去一年中的累累碩果,同時就實驗室建設和教學合作、學生競賽與創新以及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培訓資源建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除了回顧和總結TI大學計劃在2018年所取得的成就,今年的教育者年會還邀請了來自華東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蘇州
- 關鍵字:
德州儀器 嵌入式
- STM32系列32位微控制器,基于ARM Cortex-M3處理器。它能支持32位廣泛的應用,支持包括高性能、實時功能、數字信號處理,和低功耗、低電壓操作,同時擁有一個完全集成和易用的開發。 基于STM平臺且滿足實時控制要求的操作系統,有以下4種可供選擇。分別為μC/OS-II、μClinux、eCos、FreeRTOS和都江堰操作系統(djyos)。下面分別介紹這五種嵌入式操作系統的特點及不足。 1、μC/OS-II μC/OS-II 是一種基于優先級的搶占式多任務實時操作系統,包含了實時內核
- 關鍵字:
stm32 嵌入式
-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家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智能制造是實現整個制造業價值鏈的智能化和創新,是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進一步提升。智能制造融合了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等,嵌入式系統是支撐這些技術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技術。嵌入式系統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水平,將影響智能制造的先進程度。 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現代智能制造系統應具有機器學
- 關鍵字:
嵌入式,智能制造
嵌入式介紹
嵌入式系統,embedded system,是以應用為中心,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并且軟硬件可定制,適用于各種應用場合,對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有嚴格要求的專用計算機系統。它一般由嵌入式微處理器、外圍硬件設備、嵌入式操作系統以及用戶的應用程序等四個部分組成,用于實現對其他設備的控制、監視或管理等功能。 嵌入式系統幾乎包括了生活中的所有電器設備,如掌上 PDA 、移動計算設備、電視機頂盒、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