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穿戴終端設備入侵到醫療電子領域后,便誕生了可穿戴醫療設備,并且由于其具有的技術優勢和市場潛力大有異軍突起之勢。根據IMS Research高級分析師的說法,可穿戴健康醫療市場規模明年或超過29億美元,占據可穿戴產品銷售額至少一半。由此可見,可穿戴醫療設備已點燃了各個廠商在這片新領域上布局的熱情。 家用便攜式醫療終端設備未來幾年在全球范圍內將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由于糖尿病患者數量呈直線上升之勢,加上人們對自身的健康狀況越來越重視,血糖測試儀更是出現了跳躍式的增長。盡管此前血糖儀在市場上已出
- 關鍵字:
血糖儀 低功耗
- 我們都知道繼電器吸合電流是比吸合之后的維持電流要大,如果設計電路時考慮到繼電器的這一特性,即在繼電器吸合后減小其工作電流,只要能夠可靠維持吸合狀態,就能達到降低繼電器功耗的目的。
圖1 如圖1所示,在繼電器的驅動三極管基極接有電阻R1和電容C,當控制電平從A點注入時,電容C兩端電壓不能突變,相當于A點注入的控制電平沒有損耗的提供給了三極管基極,從而驅動繼電器吸合。當電容C上的電壓充滿時,控制電平經R1限流后提供給三極管基極,驅動繼電器的電流相應變小使之能
- 關鍵字:
繼電器 低功耗
- 電池技術的創新并不像其它技術優勢那樣迅速。每隔十年,電池容量就會增加一倍,同時市場對于電池工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給電池開發人員帶來了許多艱巨的挑戰。電池開發人員在設計電池供電系統時經常會發現,雖然系統硬件的效率提高了,但電池的功耗卻往往比預期高出很多。實際上,在優化嵌入式系統時,硬件只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則是軟件。
如果電池開發人員希望電池發揮最佳性能,可以通過管理微控制器 (MCU) 軟件的方法來解決。在著手開始之前,不妨先參考以下技巧:
1. 盡可能增加MCU待
- 關鍵字:
MCU 低功耗
- 電池技術的創新并不像其它技術優勢那樣迅速。每隔十年,電池容量就會增加一倍,同時市場對于電池工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給電池開發人員帶來了許多艱巨的挑戰。電池開發人員在設計電池供電系統時經常會發現,雖然系統硬件的效率提高了,但電池的功耗卻往往比預期高出很多。實際上,在優化嵌入式系統時,硬件只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則是軟件。
如果電池開發人員希望電池發揮最佳性能,可以通過管理微控制器 (MCU) 軟件的方法來解決。在著手開始之前,不妨先參考以下技巧:
盡可能增加MCU待機
- 關鍵字:
低功耗
- 本文介紹了一種適用于所場合的數字電源系統管理,分析了數據通信、電信或存儲系統使用數據電源管理功能,可以使電源系統在負載點、電路板、機架甚至安裝后以最低能耗滿足目標性能要求。
- 關鍵字:
數字電源系統 嵌入式系統 低功耗 模擬電源 201506
- 心電圖是檢測心臟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常規心電圖機較難在心臟疾病早期發現異常,因而需要通過長期的心電監測來保證心臟健康。但是,容易受到電池容量、電子器件體積等瓶頸限制,低功耗、便攜式心電圖儀是長期心電監測的技術關鍵。本文使用低功耗器件ADS1293配合CC2541 ,實現了便攜式低功耗心電監測系統設計。
- 關鍵字:
穿戴醫療 低功耗 心電監測 藍牙 201506
- 現在電子產品,特別是最近兩年很火爆的穿戴產品,智能手表等都是鋰電池供電,如果采用同樣容量大小的鋰電池進行測試不難發現電子產品低功耗做的好的,工作時間越長。因此,低功耗設計排在電子產品設計的重要地位。
最近做穿戴產品設計,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低功耗設計。經過這兩天的認真分析總結,將低功耗設計的方法總結,以饗網友。
首先,要明白一點就是功耗分為工作時功耗和待機時功耗,工作時功耗分為全部功能開啟的功耗和部分功能開啟的功耗。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產品的功耗設計。
對于一個電子產品,總功耗為該產
- 關鍵字:
低功耗 可穿戴 智能手表
- 低功耗與高性能、高集成度、低成本一起,一直是各大半導體廠商追逐的目標,特別是微控制器(MCU)這樣的智能芯片,每次發布的新器件,其功耗總是在逐步遞減。但是隨著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的“瘋狂入侵”,循序漸進式的功耗優化已經不再是超低功耗MCU的游戲規則,而是“突飛猛進”模式,與功耗相關的很多指標(如ULPBench得分)都不斷刷新記錄,而記錄的保持者往往只能“笑傲江湖”幾個月甚至幾天,就被競爭者KO。
總地來說,廠商們都是在內核架
- 關鍵字:
MCU 低功耗
- 摘要:可穿戴生命體征監護(VSM)設備正在改變著醫療保健行業,使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監護自己的生命體征和活動。這些重要參數其中一些最相關的信息都可通過測量人體阻抗來獲得。為了有效運行,可穿戴設備必須做到尺寸小、成本低且功耗低。此外,測量生物阻抗還面臨著與使用干電極及安全要求相關的挑戰。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1 電極半電池電位
電極是一種電氣傳感器,可在電子電路和非金屬物體(如人體皮膚)之間建立接觸。 這種相互作用會產生一個電壓,稱為半電池電位,它可降低ADC的動態范圍。 半電
- 關鍵字:
生物阻抗 電極 可穿戴設備 放大器 低功耗 201504
- 電子產品的低功耗問題經常讓產品設計者頭痛而又不得不面對。以單片機(MCU)為核心的系統,其功耗主要由單片機功耗和單片機外圍電路功耗組成。要降低單片機系統的功耗,需要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入手。
硬件設計考慮因素
要滿足單片機系統的低功耗要求,選用具有低功耗特性的單片機可以很容易實現(例如,Siliconlaboratories設計的高速C8051F($8.5125)系列單片機)。因為具有低功耗特性的單片機可以大大降低系統功耗,這可以從單片機的供電電壓、內部結構、系統時鐘和低功耗模式等幾方面來考
- 關鍵字:
MCU 低功耗
- 2014年,可穿戴設備成為消費者的新寵,預示著另一種先進的電子消費品正在普及中,或許從蘋果發布的吸引眼球的Apple Watch可以說明一二。但是,我們明顯看到,可穿戴設備的電池續航依舊顯得差強人意,解決掉電池續航問題,或許才能夠真正促進可穿戴設備大熱。
我們知道,可穿戴設備的上下游產業技術涉及傳感器、存儲器、電池、觸控模組、語音交互技術、體感相關產品等諸多環節,而其中,最影響使用體驗的莫過于功耗問題,我想,誰也不愿意自己的智能手表要每天充電吧?故此,我們認為,超低功耗技術、能量采集技術、無線充
- 關鍵字:
低功耗 無線充電 MicroSip
- 物聯網(IoT)應用將成為半導體制造多元化發展的新契機。包括日月光、矽品、力成等封測臺廠,加快腳步布局物聯網和微機電(MEMS)封裝領域。
根據統計,到2020年將有200億個物品連上網路,其中有90億個運算終端,以及12億個穿戴裝置。有裝置就有晶片,物聯網將帶動半導體產業下一階段的技術和數量成長,也將成為半導體制造差異化發展的重要契機。
在物聯網架構下,半導體晶片強調多晶片整合、低功耗、感測聯網、高傳輸等重要功能,包括微控制器(MCU)、微機電感測元件和無線通訊晶片,將透過系統級封裝(S
- 關鍵字:
物聯網 低功耗 微控制器
-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人口逐漸老齡化,心臟疾病成為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心電監護系統為心臟病人診斷和治療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手段,對心臟疾病的防治和診斷具有重大的意義,本文為大家介紹幾種心電監護儀的設計方案,包括便攜式,低功耗,遠程監控等類型。
基于Android的低功耗移動心電監控系統的設計方案
本文通過研究人體心電信號的各項主要特征和實際監測應用需求,設計開發了一套無線傳感心電信息監測系統,該系統通過嵌入內衣穿戴的智能電極對心電信號進行采集處理,并通過目前已成為移動設備標配的藍
- 關鍵字:
Android 低功耗 uClinux
- 在項目設計初期,基于硬件電源模塊的設計考慮,對FPGA設計中的功耗估計是必不可少的。筆者經歷過一個項目,整個系統的功耗達到了100w,而單片FPGA的功耗估計得到為20w左右,有點過高了,功耗過高則會造成發熱量增大,溫度高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系統重啟,另外對FPGA內部的時序也不利,導致可靠性下降。其它硬件電路的功耗是固定的,只有FPGA的功耗有優化的余地,因此硬件團隊則極力要求筆者所在的FPGA團隊盡量多做些低功耗設計。筆者項目經歷尚淺,還是第一次正視功耗這碼事兒,由于項目時間比較緊,而且xilinx方
- 關鍵字:
FPGA 低功耗 RTL
- 目前,手機、MP3和筆記本 電腦等便攜式電子設備進行充電主要采用的是一端連接交流電源,另一端連接便攜式電子設備充電電池的傳統充電方式。這種方式有很多不利 的地方,如頻繁的插拔很容易損壞接頭,也可能帶來觸電的危險等。因此,非接觸式感應充電器在上個世紀末期誕生。憑借其攜帶方便、成本低、無需布線等優勢迅速受到各界關注。實現無線充電,能量傳輸效率高,便于攜帶成為充電系統的研究方向之一。本設計就是一個由能量發送單元和能量接收單元兩大部分組成,利用電磁感應原理 實現電能無線傳遞的充電器。
1 硬件系統設計
- 關鍵字:
MSP43O 無線充電 低功耗
低功耗介紹
如果用實實在在的詞語來表達,那就是:這些特點減少了一個終端系統的總功耗,而這反過來又有望降低我們對于化石燃料的依賴。由于可以將較低的功耗直接視為等同于所需電力的減少,因此使得上述目標得以實現。而且,較少的電力消耗首先意味著產生電能所需的化石燃料的減少。相應地,這將有助于減少對于我們所居住星球的大氣和氣候具有負面影響的溫室氣體。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一點,考慮一下,美國每年總耗電量大約為 4 萬億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