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專利認證大網撒下 許多國企退出市場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從藍牙技術聯盟(SIG)亞太區香港辦事處獲悉,藍牙技術聯盟準備今年內新設立一個“初級應用成員公司”的會員級別,在全球大幅降低藍牙認證費用,以減少企業的研發成本,讓藍牙產品認證費用不再成為藍牙生產企業的負擔。
由于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藍牙相關產品的生產基地,因此藍牙技術聯盟此舉實際上是降低在中國的認證門檻。
下調87.5%
“如果是年營業額小于300萬美元的中小企業,入會費為零,認證兩款藍牙產品的費用降至2500美元。”藍牙技術聯盟亞太區市場經理蘇國良透露,這項“初級應用成員公司”會員級別的計劃將在今年上半年開始實施。對于國內中小藍牙生產企業來說,這一費用比之前減少了87.5%。
1998年成立的藍牙技術聯盟,由愛立信、Agere、英特爾、IBM、微軟、摩托羅拉、諾基亞及東芝等發起,目前其在全球已經發展了9000多個成員企業。而企業只要使用“藍牙(Bluetooth)”相關商標在市場上銷售產品,都必須向藍牙技術聯盟交納商標使用費和產品認證費用。
據悉,藍牙技術聯盟實行三級會員制:一級會員每年交納1萬美元會員費;二級會員每年交納5000美元會員費;三級會員是免費和開放的,任何一個企業和個人都可以去注冊,但是要生產藍牙產品時必須通過藍牙技術聯盟的認證。其中三級會員或者非會員的每一款藍牙產品的測試認證費用在1萬美元。
正因為藍牙產品認證費用太高,很多生產制造企業生產的藍牙產品都沒有去通過藍牙技術聯盟的認證。藍牙技術聯盟的資料顯示,藍牙技術聯盟在中國有近500家成員。但是,中國從事藍牙相關產品開發、生產制造的企業卻有三四千家,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地區,其中僅深圳就有近1000家藍牙設備企業。
撒下大網
“中國自己的藍牙標準暫時還沒有進展。”中國藍牙技術產業聯盟秘書長譚貽國透露,中國藍牙技術產業聯盟將于近日與藍牙技術聯盟簽訂合作協議,協助藍牙技術聯盟在華發展會員,加強中國藍牙產品的認證。
而在此之前的去年12月,藍牙技術聯盟與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達成合作,后者成為藍牙技術聯盟認可的中國首家藍牙認證測試中心。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的企業要生產藍牙產品都可以到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進行技術監測和藍牙專利技術的認證。
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簡單。
雖然藍牙技術聯盟與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合作的國內藍牙認證測試中心可以方便國內企業進行認證,但也更有助于其有效地對國內企業收取專利費。
“國內企業已經很難逃脫SIG撒下的專利認證網。”國內一家手機企業總經理表示,由于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負責無線電產品的型號核準,所有的與無線電有關的產品上市前都必須得到其核準,就像手機進網證一樣。如此一來,除了假冒偽劣產品,正規廠家生產的藍牙產品都要交納產品認證費。
上述總經理透露,目前藍牙技術在手機產品上已經非常普及,而手機也需要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的產品型號核準,才能進一步獲得手機入網證。因此,絕大部分手機廠家生產帶藍牙功能的手機都交納了產品認證費。
產業洗牌
一切似乎來得太晚了。
《第一財經日報》詢問深圳多家藍牙耳機廠家后了解到,經歷了2007年,很多藍牙耳機廠家已經退出市場。譚貽國表示,深圳藍牙產業在去年已經經歷了一次再調整,一方面因為SIG在2006年因假冒商標起訴過深圳一家藍牙耳機廠家,讓其他生產企業望而生畏;另一方面,市場變化太快,導致藍牙耳機行業投入大、產出少。
曾經想建立屬于中國自己的無線短距離傳輸標準(類似藍牙)的湖州明芯微電子設計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湖州明芯”)執行董事田松林表示,藍牙技術對普通大眾來說可以應用的功能并不多,除了藍牙耳機外,就是兩臺藍牙終端互聯。
基于藍牙技術聯盟的大舉壓境,湖州明芯已經放棄在手機等終端上深入發展,而轉向無線音響、無線PC外設和無線游戲控制杠等領域。
對此,藍牙技術聯盟相關負責人表示,藍牙技術聯盟從來沒有利用專利費用來限制中國藍牙設備企業的發展,按照現在的認證費用分攤到數以百萬計的藍牙產品銷量上,其實并沒有給企業增加太多成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