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畢業不甘平淡當村官帶村民養豬致富
當了5年大學生村官,介同彬說他的感觸就是與其在城里平平淡淡,不如下鄉創業。
畢業5年不甘平淡當村官
現在的介同彬是河南省淇縣西崗鄉坡袁莊村的黨支部書記,淇縣興和畜牧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當村官已經5年了。
今年33歲的介同彬是淇縣西崗鄉坡袁莊村人,1997年7月從河南農業大學畜牧獸醫專業畢業后,分配到淇縣供銷社工作。介同彬說,當時的他工資不高,倒也衣食無憂。
2002年,淇縣縣委公開選拔“大學生村官”,介同彬選拔通過后被任命為淇縣西崗鄉坡袁莊村黨支部副書記。“當時我想我與其在城里平平淡淡,不如下鄉創業。”
介同彬當時分管坡袁莊村的畜牧業,“我剛來時,大家對我議論紛紛,‘一個大學生,從農村走出去又回來,是不是把農村當成某種跳板。’我挨家挨戶走訪得知,發現群眾最想要的就是致富,你動員群眾養豬光說沒用,必須你先干,你要是致富了才有說服力。”
帶領村民養豬致富
介同彬拿出全家的積蓄7萬多元,利用大學畜牧獸醫專業的特長,帶頭承包了村集體早已倒閉的養豬場,帶領群眾養豬致富。4年時間內,介同彬籌建了淇縣農友生豬產銷專業合作社,吸納本村及附近村莊社員800余戶,目前坡袁莊村,年出欄1500頭以上的養豬專業戶就有11戶,2006年人均收入超過了7400元。
截至2006年6月,介同彬在坡袁莊村的4年村官任期內,坡袁莊村的主要街道進行了水泥硬化,村民免費用上了自來水,“澆地難、吃水難、行路難”這三個介同彬上任伊始面臨的難題在他任期結束前有效解決。
介同彬為記者描繪了一幅他理想中的新農村經濟發展模式:發展養殖業,糞便投入沼氣池,沼氣供村民做飯、取暖、照明,沼液和沼渣用作發展種植業的肥料。“如果這個模式發展成功,我們的農村就是村容整潔,經濟發展良好的新農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