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經理世界:電信重組大約在春天
最近,針對中國移動有可能被分拆的傳聞,董事長兼CEO王建宙表示,他不擔心公司會被分拆,因為現在內地電信業重組的趨勢與10年前不同,10年前是大公司分拆為小公司,現在是小公司合并為大公司,這是目前政府支持的方向。 王建宙的話再次激起了業界對于電信重組的預期。
不僅僅是王建宙,最近一段時間,政府及運營商高層紛紛對重組表明態度,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談話的內容從以往的“務虛”開始涉及實質問題。在中國共產黨十七大上,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明確表示:“贊成重組電信公司,重組具體方案正在進行過程中。”信產部的另一位副部長奚國華在11月18日舉行的“中國移動通信業發展20年高峰論壇”上的發言中提到:“在移動電話替代固話趨勢下,電信和網通兩家固網運營商日子不好過,應該盡快獲得全業務牌照。”奚國華還進一步表態稱:“信產部將積極推進早日發放牌照。”網通董事長張春江則用“翹首以待”表達了對移動牌照的期待,對于目前固網運營商實現全業務運營的方式,張春江說:“可以直接發3G牌照,或者企業之間重新排列組合。”
從這些重量級人物的表態中,可以獲取兩個重要信息,一個是拿到移動牌照對于生存環境惡劣的固網運營商來說已是迫在眉睫,另一個是重組確實進入了實質性的準備階段。
從2004年開始,關于電信重組的各種討論和猜測就從來沒有間斷過,重組方案就先后出現過“4合2”、“6合3”等若干版本。不過這種不斷出現新猜測的局面即將結束,記者獲悉,電信重組的最終方案有可能在明年兩會前最終出臺。
雖然到目前為止關于電信重組并沒有真正實質性進展的披露,但種種跡象表明,決定中國電信行業未來走向的新一輪重組已漸行漸近。
重組沒有探討余地
過去關于電信業要不要重組的探討,現在已經演變成了必須重組,剩下的僅僅是時間和如何重組的問題。最近1年,在政府提出優化電信業競爭結構的目標下,電信業發展失衡的局面卻呈加速態勢。中國移動“獨大”的局面愈演愈烈,現在的競爭格局下,即便將中國移動之外的3大運營商合并起來,也很難撼動中國移動的絕對強勢。
信產部公布的數字顯示,從2003年10月移動電話用戶數首次超過固定電話用戶數,到2007年10月,移動電話用戶數與固定電話用戶數的差距拉大到16076.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在電話用戶總數中所占的比重已達到58.9%。尤其是2007年8~10月,由于小靈通用戶大幅減少,固定電話用戶連續3個月減少。截止到2007年10月,小靈通用戶降至8812.8萬戶,在固定電話用戶中所占的比重為23.8%,分別比歷史月度最高值下降了528.7萬戶和1.5%。
移動通信對固網業務的替代仍在不斷加劇,使得中國移動與另外3家運營商的業績形成強烈對比。中國移動2007年前3季度營業收入為 2584.65億元,同比增長21.5%;凈利潤為598.8億元,增長29.8%;新增用戶1728萬,平均每月用戶凈增長約538.1萬。另一家移動運營商中國聯通的業績就遜色了很多,今年前3季度總營收為741.23億元,同比增長5.5%,凈利潤為51.12億元,增長22%。從最能反映電信運營商持續盈利能力的ARPU值(每用戶平均收入)來看,中國移動的ARPU值為89元,聯通GSM的ARPU僅為46.8元,CDMA的ARPU值為59.2元。
相比之下,兩家固網運營商的業績只能用慘淡來形容了。中國電信前3季度收入1312.20億元,同比增長2.8%,未計入初裝費凈利潤為172.58億元,較去年同期僅微幅增長1.8%。網通剔除初裝費收入為610.25億元,同比下降3.2%。
中國移動一家的收入幾乎是另外3家的總和,利潤更是超過另外3家的2倍還多,已經逼近絕對市場壟斷。這對于整個電信業的持續增長非常不利。解決當前電信運營業發展嚴重失衡的問題直接導致了重組的迫切性急劇增加。
業內的一種觀點認為,在北京奧運會前,政府不會對電信行業進行重組,也不會發放3G牌照。但政府層面從來沒有表示要把重組和奧運聯系在一起。雖然政府承諾奧運期間提供3G服務,但是奧運賽場的3G網絡只是奧運會中很小的一個部分,甚至不是核心部分。何況政府并沒有承諾將以哪種標準提供3G服務,升級現有中國聯通CDMA2001x網絡到CDMA2001xEV-DO,最快只需要3個月。因此僅僅以奧運理由來減緩電信業迫切的重組要求顯然有點勉強。另外如果從支持中國3G標準TD-SCDMA發展的角度考慮,TD已經獲得了提前啟動的時間優勢,接下來盡快明確市場被重新劃分后的格局以及3G牌照,才是對TD最大的推動力。
經過了4年的醞釀之后,中國電信運營行業新一輪的重組終于到了瓜熟蒂落的時候。
會拆分中國移動嗎
進入11月以來,坊間開始流傳“拆分移動”的說法,認為這樣將改變目前移動一家獨大的局面。目前流傳最廣的版本為:中國移動南北拆分,把南北移動分別與電信和網通合并。這不禁讓人回想起2002年拆分中國電信,最終形成南電信、北網通的格局。表面看來,目前電信業的發展似乎和拆分中國電信前的局面有些相似,拆分移動是最簡單和直接地改變目前運營業發展失衡的辦法。但實際上,現在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電信行業的發展趨勢都發生了本質改變,“拆分移動”與現在的發展規律并不相符。
{{分頁}}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交替在商業界是一條被印證了的真理,而現在的電信行業正處在“合”的階段。在融合的大趨勢下,電信運營商必須擴大規模,開展多業務、綜合性的經營活動,提供包括無線、寬帶、視頻、話音、數據等在內的跨領域的全面解決方案,才能具備盈利能力和競爭力。因此最近幾年,全球的主流運營商都在進行并購、整合,運營商數量急劇下降。例如美國市場已經完成了“由分到合”的新的市場格局。1984年,AT&T曾經1分為8,AT&T保留了長話業務和貝爾實驗室,地方電話業務被拆分為7家公司。經過了一系列的并購之后,現在美國運營商市場形成AT&T、Verizon以及Sprint Nextel幾家巨頭并立的局面。AT&T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年收入超過1100億美元。歐洲主要運營商之間的整合也在不斷發生。英國電信、法國電信、德國電信、西班牙電信、意大利電信、沃達豐等電信運營商相繼在歐洲范圍內實施并購。愛立信CEO思文凱預測:“在未來幾年里,歐洲市場上還將不斷出現運營商收購及并購的事件。”
中國的上一輪電信重組符合了當時“以分為主”的大趨勢,按照這樣的思路,新一輪重組也將符合目前“以合為主”的背景。上海貝爾阿爾卡特董事長袁欣說:“‘分’是為了效率,而‘合’是為了效益。在產業融合的趨勢下,運營商之間的整合是必然的。中國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只有全業務運營商,才能真正適應全球融合信息服務時代的國際競爭。”看來,雖然拆分中國移動可以暫時改變中移動“獨領風騷”的現狀,但拆分對中國電信業來說是傷筋動骨的“外科手術”,而且對運營商的長遠發展沒有起到根本的促進作用,因此這種重組方案的可能性并不大。瑞銀的報告認為:這種傳言可能是誤解了中移動管理層與投資者之間的談話,中移動被拆分的可能性近乎為零。
那么,重組究竟會以什么樣的形式進行呢?近幾年來,各種方案始終撲朔迷離。既然現在已基本明確重組的核心環節是改變目前市場競爭失衡的局面,那么通過重組手段塑造能與中移動形成競爭的運營商的方案就更為合理。
目前拆分聯通仍然是流傳最廣的一種方案。作為上市公司,中國聯通只是租賃其母公司中國聯合通信有限公司的CDMA網絡,并不具有網絡的所有權。因此,只要中國聯通不再租賃CDMA網絡,CDMA網絡就可剝離給一家固網運營商,中國聯通再以GSM網絡資產同另一家運營商合并。這樣既避免了新建3G網絡帶來的重復投資,又能實現兩家固網運營商的全業務發展。
最近又有專家提出的“合3抗1”之說,即合并電信、網通和聯通,與移動形成1對1的競爭局面。水清木華電信研究總監沈子信認為:“這種方法相比拆分聯通更加簡單可行,3家運營商形成合力最有可能與移動形成抗衡。” 也有聲音認為,“合3抗1”的可能性并不大。In-Stat中國電信行業研究專家李敏說:“合并3家運營商,最后形成的將是1對1的局面,1對1意味著兩大運營商很容易形成價格聯盟,顯然不利于改善壟斷局面。”
相關專家認為,無論最終采取什么樣的重組方案,行政主導、市場化操作,將是這次電信重組的主要方式。
最后的重組方案目前仍需等待更高一級決策層定奪,預計在明年兩會前宣布具體重組事宜,那個時候,中國電信業未來的發展格局也就隨之豁然開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