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投資3.6億元進軍OLED產業
四川長虹(600839.SH,下稱“長虹”)15日公告透露,計劃投資3.6億元成立“四川虹視顯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虹視公司”),并控股虹視公司60%股權,以此正式進軍OLED產業。這是繼巨額投資PDP(等離子)屏之后,長虹在平板電視領域的又一激進之舉。
長虹稱,OLED的中文名為“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 又稱“有機發光二極管”或“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LED是繼CRT(顯像管電視,第一代),LCD(液晶電視)、PDP(第二代)之后的第三代顯示技術,代表目前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被業內稱為“夢幻顯示器”。
因此,長虹擬與成都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6億元,組建虹視公司,發展OLED產業,成都高新投資集團占合資公司40%的股權。新公司的主業為OLED及其模組、頭戴式顯示器及移動式顯示器、電子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及服務。
長虹預計,OLED項目未來5年平均投資收益率預計為8%左右,但基于項目存在的技術及市場風險因素,投資收益預測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而由于3.6億元為自有資金,因此對長虹的財務狀況不產生重大影響。
不過,長虹的獨立董事馮冠平卻對該議案投了反對票,理由為:“本項目缺少詳細的市場、技術、成本及國內外競爭對手的比較分析。”
中國彩電業在CRT時代全面取勝,卻在平板時代受制于人,LCD、PDP的模組基本100%靠進口。因此,去年以來,長虹、海信、TCL等中國本土彩電企業紛紛涉足平板上游產業。其中,長虹集團更是搶先一步,投資約60億元建立中國本土第一條PDP屏生產線。
然而,正如外資品牌在平板時代憑借LCD、PDP的崛起,使中國企業在CRT時代建立起的產業優勢大為削弱一樣,當中國企業欲在LCD、PDP上游突破之時,外資企業又已醞釀新的利器。
索尼今年年底已經在日本市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臺OLED電視,這種OLED電視比起LCD、PDP更輕、更薄,引起很大的關注。另一跨國巨頭三星也在研發OLED電視。有專家呼吁,中國必須跟蹤世界上最新的顯示技術,以避免在逐步建立起LCD、PDP的上游產業之后,又在下一輪競爭中落于人后。
事實上,國內一些科研院所已經在研究OLED技術。華南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光電研究所的王堅教授在“2007(深圳)中國FPD制造論壇”上就曾介紹說,美國杜邦曾投資4億美元到第三代顯示器上,目前還處于中試階段,因此,OLED能否產業化的關鍵在于成本能否降下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