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芯片需求超過預期 應調整供應鏈結構
——
不論是半導體芯片或是馬鈴薯供應鏈,這種需求的突然增加都是十分可怕的。高通的案例說明,公司不僅失去了進一步提高收入的絕佳機會,也被迫對其商務運作模式進行調整。在隨后的低迷期,Norm Fjeldheim和其同事對公司供應鏈進行了重新調整,這樣就不會對突然的需求增加而措手不及。公司把供應鏈、金融、IT、銷售和市場行銷等整合在一起,定期召開適時計劃會議。通過與多個供應商而不是單一的供應商建立合作,高通公司旨在增強供應的彈性。同時,高通開始與10大芯片制造商共享信息,如果再次出現需求猛增的現象,高通將能及時地調整生產量。目前,高通公司每年的芯片出貨量為1.4億部,主要向三星、摩托羅拉等廠商提供。通過調整,高通的及時產品供應率由芯片短缺時的90%提升到了96%,這一比率高于業內其它制造商的產貨時間要短。
AMR研究機構最近對全球的供應鏈情況進行了調查,排在前面的戴爾、諾基亞、寶潔等公司庫存量較低,現金循環時間也短,因此公司的利潤自然提升。正確的訂單每提升三個百分占,公司的利潤就會提高一個百分。提高10%,每股盈利則增加50美分的收益。為了實現這種完美的訂貨標準,就需要在軟件程序中加入更多的數據。實際上,企業要實現并維持高訂貨水平,就必須對供應鏈進行重組。公司必須建立與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的適時聯系,使雙方的關系進一步密切。他們都需要從客戶到供應商之間反饋信息,對客戶的需求有一個清楚的掌握。從內部講,企業必須在提高長期的需求預見性。
實現完美的訂貨水平是需要進行投資的,需要對供應鏈技術和評估進行投資,公司需要有一個最終的目標和一個漸近的方法。AMR的DebraHofman稱:“如果你不清楚公司的供應鏈存在什么問題,你的投資可能是盲目的。”對于汽車業、電子業和零售業來講,高訂貨水平的回報也是看得見見的。公司的CIO在公司戰略計劃中起重要的作用,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預見新的供應鏈戰略。如果CIO了解信息技術的威力,他們就能很好地說服公司進行供應鏈的投資。IBM公司整合供應鏈部門的生產和評估主管KevinO’Connell稱:“供應鏈不再是一個后臺辦公室,它成為公司極具威力的競爭武器,而IT的作用也日益重要。”Kevin O’Connell和其它專家稱,公司必須對商務流程進行修正,選擇新的技術,以支持新的工作流程。“使供應鏈處于良好的狀態,需要75%的評估和25%的技術和產品投資。”
據斯坦福大學商學院信息技術教授Hau Lee稱,早在1990年代,硅谷的半導體業是首先采用“準確訂貨”的行業。然后,這種訂貨標準開始向其它行業擴散。要使自己的訂貨水平達到完美,就必須首先了解訂貨方面存在的問題。據AMR分析,訂貨出現問題主要有以下原因:庫存不足,生產和發送推遲,運輸推遲,產品質量存在問題,或是產品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損壞等。如果公司要提高訂貨水平,就要增加供應鏈投資,以確保產品迅速地送到。The Hackett Group的分析師Pierre
Mitchell稱,公司應該以業內的供應鏈成本標準而制定自己更好的制度。“如果產品不能及時到達,生產線就面臨關閉的風險。”
許多專業認為,適時預測軟件也不會確保準確的預測。比如,此前耐克供應鏈出現的問題說明,預測中準確的數據是避免無謂成本浪費的關鍵所在。因此,公司開始對供應鏈評估機制進行調整。比如,四年前,寶潔公司對自己的供應鏈進行修正,旨在增強有效性,對用戶的實際需求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過去,如果零售看到貨架上產品沒有了,它就會對庫存產品和分銷中心進行檢查。現在,隨著產品銷售的增加,寶潔公司利用POS數據信息通過SAP系統,向供應商提供相關信息。
高通公司意識到,要實現訂貨水平的提升,就需要一個長期的需求預測,并以此衡量供應商的供應水平。為此,公司需要供應鏈部門通力協作,而且要求公司內部相互協作。高通制定了一個更為詳細和準確的升級需求計劃,并把其視為公司的路線圖。公司公布自己的銷售和運營計劃,這需要供應鏈、金融和產品行銷以及銷售主管通力合作,這要求把所有的預測和需求數據加入甲骨文的需求計劃軟件中,這樣就會降低出錯率,能對預測進行更多的分析。
2004年8月,高通公司決定對現有的供應鏈組織進行調整。為了更好地處理供應和需求,公司把供應計劃部門與需求計劃部門整合,建立了一個統一的供應鏈組織。而過去,高通的單獨的計劃部門工作相對孤立,每個地區現在要以收集客戶的預期,對高通的市場行銷進行預測調整。在高通,供應鏈部門的領導每周會晤一次,討論銷售和行銷問題,評估預測,為月度更大的會議做準備。月度的計劃會議,公司的金融、銷售、行銷和供應鏈部門主管都要參加,討論和分析整體的需求預測。目前,這種調整仍在進行,高通已建立了12個月的SOP預測機制,而未來將提高到18個月。高通還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共享網絡,與其它的提供商共享信息。明年,高通公司計劃建立自己的“電子港灣”,使自己的供應商進入網絡。
最近,AMR研究機構對世界各大企業的供應鏈情況進行了排名,專家依據資產反回率、2003年銷售額和前12個月的增長情況做出如下排名:
第一:戴爾
第二:諾基亞
第三:寶潔
第四:IBM
第五:沃爾瑪商店
第六:豐田汽車
第七:Johnson & Johnson
第八:Johnson Controls
第九:Tesco
第十:百士可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