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業界動態 > 私募擁抱國內液晶廠商 短期動機難斷最終福禍

私募擁抱國內液晶廠商 短期動機難斷最終福禍

——
作者: 時間:2007-12-13 來源:IT時代周刊 收藏

  來自國外的資本第一次掀起了投資國內產業的熱潮!

  2007年11月13日上午,以交易異常為由宣布停牌一小時。當天,其收盤價上漲了0.85%,扭轉此前三個交易日連續跌停的不利局面。

  業內普遍認為,的停牌舉動是因應市場傳聞“凱雷、新橋等基金(PE)正與之洽談參股事宜”一說。對此,方面閃爍其詞,但卻表示“并不排斥此類資金進入”。

  今年9月,京東方不但停止剝離5代線,而且通過了“投資4.5代線”的議案(詳見本刊9月20日136期《行業回暖帶來意外驚喜京東方緊急恢復主業增建新線》)。10月29日發布的第三季財報也顯示,該季度京東方獲得的凈利潤為4.2億元。同時,財報還對2007年全年作出了“盈利”的樂觀預測。

  知情人士指出,近期市場的回暖正讓一些基金對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產生濃厚興趣。而作為直接受益者,除京東方之外,上廣電和龍騰光電也都接到了凱雷、新橋等國外私募基金的詢價和拜訪要求。

  這或是國內液晶產業變局的開始。

  緣何進入

  液晶面板行業是一個公認的“吞金獸”,其投入巨大,成本回收期一般長達數年,而且還伴有周

  期性虧損。正因如此,長期以來,極少有私募資金涉足其中。那么,為什么現在情況會發生這樣大的變化?

  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深圳代表處市場總監張兵認為,讓私募基金“改變主意”的首要原因還是液晶市場的回暖。今年4月后,液晶行業開始步出虧損陰影,供不應求的局面成了面板價格最有效的“止跌藥”。以7英寸產品為例,今年3月其價格還徘徊在18美元左右,但到5月份的時候就已經升至29美元。產品價格高走直接帶來廠商回報提高,也導致了新的產能擴張。但另一方面,面板廠商受到的資金壓力卻越來越大。

  里昂證券科技分析師蘇榖祥指出,以往面板企業主要通過風投、銀行信貸或發行股票來化解基金難題,自2006年下半年以來,這些途徑的投入卻趨于穩定。早些時候,有面板廠商曾希望聯合下游電視廠商共同投資,但利潤微薄的平板電視廠商同樣缺乏資金。這些矛盾的存在,為私募基金創造了最佳的進入機會。

  據了解,私募基金此次與國內面板企業接觸,主要意圖在于不斷攀升的液晶電視面板市場。按照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的研究報告,2008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需求量將增加27%,首度超過1億片,到2015年,達到7.48億片。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視生產國,提前進行戰略布局的重要意義顯而易見。

  良好的市場前景以及面板廠商客觀存在的資金“短板”,極大地刺激了私募基金的投資欲望。而中國地方政府部門對液晶行業的重視,則消除了它們的后顧之憂。

  分析人士指出,液晶面板行業具有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的特點,能夠帶動一大批相關產業的發展。在“十一五規劃”中,國家已經把液晶面板制造列為“重大工程”,并計劃在2008年之前建設三四條5代生產線,第6、第7代生產線也會在2010年陸續建成。

  受此鼓舞,北京、上海和廣東等地方政府也紛紛規劃著各自的生產基地。尤其是廣東,在2005年底將液晶產業定為信息產業騰飛的關鍵棋子后,它專門成立了液晶項目領導小組,并投入9億元貼息貸款扶持相關企業的發展。

  目前,繼深圳中華映管和南海奇美兩大液晶模組項目實現量產后,深超光電的5代線也在加緊最后建設。這個總投資額為15億美元的廠子,年設計生產能力為800萬片,將在2008年底開始正式供貨。深超光電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層還透露,在5代線建成后,公司還將興建一條6代線和一條7.5代線,未來對資金的需求將更加強烈!

  利弊兼收

  國內液晶面板廠商首次與私募基金接觸,并不意味著它們一定能得到資本支援;退一步來講,就算私募基金成功注入這些企業,其效果也是利弊兼收。

  分析人士指出,在正式向國內企業提出詢價和拜訪要求之前,凱雷、新橋等私募基金瞄準的對象還包括韓國和我國臺灣地區的企業。但與后面兩者相比較,國內液晶面板制造企業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資產質量都存在明顯差距,其國有控股的性質也不利于其他資本介入。

  根據已經公開的2007年第三季度財報資料,第三季度來自臺灣的二線面板廠商翰宇彩晶凈利潤達到1.5億美元,并且它已在2006年完成了前期投資成本的完全回收;同期盈利只有4.2億元的京東方資產負債率卻高達75%以上,而在國內A股市場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它28.7億股A股的對應市值達300億元以上,翰宇彩晶15%的股份則只需2億美元就可獲得。

  今年9月16日,專注于科技、傳媒和電信等產業投資的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Pincus)斥資2.5億美元收購臺灣中華映管10.2%股權,成為第一家入股大型亞洲液晶面板制造商的私募業者。中華映管董事長林蔚山表示,華平投資雖然是第三大股東(中華映管的前兩大股東分別是大同股份、中華電子投資),但它既不占董事席位,也不干涉經營。它的出現對急需資金投資7.5代線的中華映管而言,無疑是場“及時雨”。該事件再次增強了業界對“中華映管與翰宇彩晶獲得私募基金的可能性將更大”的判斷。

  調查資料顯示,2006年私募業者在亞洲共籌募了394億美元收購基金,這些資金需要迅速尋找到投資對象。然而其以追求短期收益為目的的運作方式卻讓張兵感到擔心。

  他指出,私募基金如果真的介入國內液晶產業,將會與液晶面板的長期投資模式發生矛盾。它們可以不占董事席位,但在急功近利的本性驅使下卻能夠對資本支出等重大議案行使否決權,從而左右企業的發展。張兵透露,當前國外私募基金對液晶產業發生興趣有其深層次原因。他指出,受美國次級貸危機(指給信用狀況較差,沒有收入證明和還款能力證明以及其他負債較重的個人的住房按揭貸款)影響,私募業者在歐美地區的地產和金融行業投資收益大幅減少,恰好液晶市場剛剛告別一個虧損期,將基金轉移過來更顯理智。而一旦收益率更高的地產和金融行業回暖,它們必然重新歸位。屆時,或會出現大規模突然撤資的局面。

  “無人懷疑液晶面板制造業未來兩年的成長,但目前定性它們是‘財神爺’或者‘吸血鬼’還為時尚早。”張兵說。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