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業務面臨信任危機 長虹轉型遇品牌困局
近段時間來,各種關于長虹手機的負面新聞充斥于各大媒體,長虹手機已經陷入了信任危機。更令長虹感到尷尬的是,長虹手機的質量爭論已經影響到集團的整體品牌形象。手機業務已經成為了長虹轉型過程中的燙手山芋。長虹手機將何去何從,長虹該如何應對品牌困局?
電視直銷透支品牌效應
近兩年,長虹集團力推的手機業務依靠電視直銷等新的營銷模式發展很快。但在營銷過程中存在的“夸張宣傳”和手機質量問題逐漸顯現。
在長虹手機的電視直銷廣告中,“冠軍手機,軍工品質”、“不怕摔不怕劃”、“光能手機”等性能描述不絕于耳,但遭受到了媒體和用戶的普遍質疑。緊接著長虹又和比亞迪共同推出所謂“永不爆炸手機”,此舉又被人稱為嘩眾取寵。
這些與長虹手機業務相關的負面消息已經讓長虹手機陷入了信任危機。電視直銷等新的營銷方式的確讓長虹等國產品牌手機銷量大增,但是其中的出現的各種問題也透支了他們的品牌效益。對此,長虹集團如坐針氈。有分析人士認為,長虹手機持續出現宣傳和質量方面的問題,可能會影響到投資者對長虹集團的信心。
多元業務隱藏品牌危機
曾經在國內彩電市場風光無限的長虹,近幾年來一直都在轉型,尋求新的增長點。經歷了一系列產業結構調整之后,信息家電產品、通訊產品、網絡產品已經成為長虹發展的重點。目前長虹的業務分為三大部分,核心業務是彩電;戰略業務包括空調、冰箱、數碼、電池等;新興業務則是芯片、通訊等業務。
長虹在多元化中取得了很大成績,長虹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長虹第三季度盈利9389萬,同比增長43.6%,1-9月累計盈利2.86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隱藏在良好業績背后的隱患。現在的長虹,業務涉及手機、彩電、數碼等多個產品線。在生產經營實現多元化的同時,長虹忽視了自身能力上的提升,在研發、資金、精力、售后等方面都跟不上,疲于應付。
就拿手機業務來說,自2005年,長虹進軍手機行業后,至今已有兩年多的生產銷售經驗。長虹先后推出了雅皮世系列,平板系列等手機產品,但由于市場宣傳和手機渠道上始終處于薄弱狀態,導致用戶關注度不高。長虹手機更多的時候還是混跡于低端市場,更多的人都是通過“光能手機”、“不怕摔不怕劃”等的電視直銷廣告和關于長虹手機一些負面消息才了解長虹手機的,這對長虹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小失大還不如壯士斷腕
品牌對一個大型企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長虹不能因小失大。首先在當前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產品同質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消費者都面臨如何選擇產品的難題。這時候,哪怕產品有一點點的負面消息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選擇。長虹手機的種種負面消息,從表面上看只是傷害了長虹旗下的手機品牌,但如果不能妥善解決的話,必將嚴重影響到長虹的整體品牌形象。俗話說“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對于長虹集團而言,手機業務在集團整體營收中只占8%左右,但如果因為這8%而影響到了長虹的整體品牌聲譽,實在不劃算。
其次,長虹做手機未必是一個好的選擇。從技術方面來說,長虹在手機研發上和國內外廠商相比,毫無優勢可言。從市場方面說,就算與國產手機品牌競爭,長虹也很難和中興、華為、夏新等企業抗衡。
長虹與其用自己的“短處”競爭手機市場,還不如用自己的“長處”鞏固在家電市場的地位。作為中國市場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之一,長虹電視連續17年保持銷量第一,已經證明長虹彩電技術方面強大的研發創新能力。全球數字電視產業的快速發展也給彩電業發展帶來了機遇,中國擁有全球最豐富的終端用戶市場。既有技術優勢,又有品牌優勢,再加上未來良好的市場預期,數字電視才是長虹未來努力開拓的重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