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EDA/PCB > 編輯觀點 > “中國芯”之思辯

“中國芯”之思辯

——
作者:紙老虎 時間:2007-10-23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五年來,“”一詞頻繁現身諸多媒體。當這一提法被用來炒作和市場推廣時,對于那些自封為“”的IC設計產品的否定和質疑之聲就開始不絕于耳。

    “”提法是否科學?誰有資格被冠以這一稱號? 種種話題,至今仍然在業界成為爭論的焦點。

    先從“中國芯”一詞的來源說起。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中國芯”的提法始于2001年。

    當時臺灣威盛電子公司剛剛完成對CYRIX公司的收購和整合,推出via c3這款X86架構的CPU。為了便于在祖國大陸推廣,便打出了這是中國人自己的CPU這一理念,最終落腳于“中國芯”。當時,在中關村和各主要大街的路牌,幾乎都被威盛電子的這顆“中國芯”的廣告所占據。

    轉眼到了2002年,時值國務院支持軟件和集成電路的“18號文件”出臺兩周年,一些IC設計企業開始推出了自己的IC設計產品,發展目標幾乎都放在了英特爾身上,其中一大部分嵌入式CPU。此時,中科院計算所也推出了號稱是通用型CPU的“龍芯”CPU,當時同樣自封為“中國芯”。

    自此,將自己的產品冠以“中國芯”的稱號,就成為了IC設計公司的“慣例”,而且每一個都將自己放在能夠“拯救民族于水火”的高度。2004年筆者曾試圖對這些“中國芯”的數量進行了統計,竟然形成了“56個民族,56顆芯”的壯觀場面。

    與此同時,誰最有資格被封為“中國芯”成為業界爭論的焦點,質疑之場此起彼伏。一直到今天,這場爭論仍在繼續。

    從純技術角度看,“中國芯”產品必須能夠經得住考驗的產品或者技術,能夠在國際競爭中獲得平等對話機會的產品和技術。在此之前,我們并沒有聽到“美國芯”“日本芯”等等得法,因為我們是后來者,所以必須具備有別于前者的特征和賣點。

    如果對能夠配得上稱為“中國芯”的產品進行定義,筆者認為它應該具備以下某一特征:一是開創性的、完全獨有的技術或者產品,領先并對全球產業發展起重大變化;二是完全替代進口產品,能夠在擺脫外部封鎖和不平等貿易方面起到決定作用;三是關鍵技術或者產品取得突破,諸如存儲器技術、CPU、基帶處理芯片、DSP等;四是代表中華民族文化。

    顯然,“中國芯”的提法本身就帶有民族主義色彩,反映出業界希望盡快打破國際壟斷的美好愿望。

    從這個層面上講,首先“中國芯”必須能夠足以代表中國水平,如果不能夠代表中國參與到全球的競爭當中,就不配使用“中國芯”的稱號。找個比方,這就好比跳水比賽,你、我去參加比賽,能夠代表中國水平嗎?當然不能,正因為我國的跳水項目的實力處于超一流水準,所以只有中國的跳水隊才可以被稱為“跳水夢之隊”。

    其次,必須是擁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技術或者產品,同時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否則就會繼續受至于人,仍然會受到制約。如果失去了獨立自主發展的權力,如何能稱得上“中國芯”?

    綜上,筆者奉勸那些自封為“中國芯”的中國IC設計產品,當為了市場推廣或者其他目的自封為“中國芯”時,您是否想過配不配呢?



關鍵詞: 中國芯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