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垃圾增多 回收體系須加快健全
回收有助“循環經濟”
電子垃圾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毒的物質,如果隨意丟棄、焚燒、掩埋,則會產生大量的廢液、廢氣、廢渣,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但電子垃圾中也含有大量可回收再生的資源,如有色金屬、塑料、橡膠、玻璃等等,以廢舊電腦主機為例,銅、鋁、鋼鐵、塑料等約占其重量的90%,其中鋼鐵占54%,銅、鋁占20%,塑料占17%。一些電子垃圾中還含有貴金屬。以拆解手機為例,一部手機就可以拆解出多種構件,若把手機電池回收積攢到一噸,就可以提煉出200克黃金,而每噸普通金礦石只能提煉2克黃金。
我國人均資源有限,在經濟發展中要遵循“循環經濟”的發展規律,將電子垃圾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加以回收、利用無疑是貫徹“循環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現階段,在我國電子垃圾的回收、利用、循環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我國是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生產、消費大國,這也意味著國內大量的鋼鐵、稀有金屬、化工材料和能源被耗費,而對電子垃圾加以回收、利用,對于發展“循環經濟”無疑是有益無害。
專家表示,以目前的技術和工藝已經完全可以使各種電子垃圾按照不同門類,科學地進行拆解,回收其中可用的資源。這樣不僅可以杜絕電子垃圾對自然環境的污染,還能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因此,借鑒發達國家廢舊電器處置的經驗,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在我國建立一個完整的回收電子垃圾的渠道和體系,以切實可行的制度和流程對電子垃圾進行回收、處理已成為當務之急。
應加緊相關法規的出臺
據中國家電協會統計,以8—10年的使用周期計算,中國一年家電產品的理論報銷量,電冰箱為1500萬臺、空調近1000萬臺、洗衣機1800萬臺、電視機3500萬臺、電腦近3000萬臺,這五類舊家電一年合計就超過了1億臺。如何回收處理電子垃圾,有效利用資源已經成為一個大問題。
在國外,關于電子垃圾回收已經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像日本就出臺了全國性的《家電回收法》。據說,日本的回收企業收入中60%靠補貼,40%靠出售二次材料;而歐盟也出臺了WEEE 指令(即《廢棄電子電氣設備指令》),要求電器生產企業為回收承擔費用,而且歐盟各成員國也有義務制定自己的電子電器產品回收計劃,并建立相關配套回收設施。
我國相關部門早已意識到隨意處理電子垃圾將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為使電子垃圾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相關部門已制定了一系列相關的法規。如《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法》、《清潔生產促進法》等,但關于將電子垃圾回收處理、讓電子垃圾中的資源得到合理利用的相關內容卻很少,也沒有完整的配套細則。雖然,早在2004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就起草了國內首部《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的征求意見稿,但此條例一直“難產”。正是由于我國電子垃圾回收政策尚不明確,即使電子垃圾回收有利可圖,但大多數國內相關企業對電子垃圾回收處理產業保持著觀望態度。要真正使電子垃圾得到有效回收、處理,相關的立法亟需加快速度。
健全回收體系
回收處理電子垃圾并不是光立法就可以解決的,還要建全電子垃圾的回收體系。我國政府對電子垃圾的管理十分重視,但由于起步晚,管理措施跟不上,所以電子垃圾管理的總體水平并不理想,在電子垃圾處理的整個鏈條上,各個環節難以形成聯動的合作,沒有建立起有效的電子回收體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