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電子百強效益大幅提升
上半年,在國民經濟快速運行的背景下,電子信息產業平穩發展,電子信息百強企業也取得了較好的收益。1-6月份百強企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人民幣5749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利潤總額179億元,同比增長133%;上交稅金173億元,同比增長21%;完成出口交貨值1509億元,同比增長16%;實現工業增加值922億元,同比增長19%。
百強企業運行特點
1.收入增長逐漸放慢
上半年,百強企業累計完成營業收入5749億元,同比增長12%,增幅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同時也低于前5個月的增速,比全行業增長率低6個百分點。這種增速放緩的趨勢自2006年下半年已經顯出一些苗頭。
目前,營業收入過百億元的企業有13家,比去年增加2家。
2.效益大幅提升,增幅為近四年最高值
據統計,上半年百強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79億元,比上年同期凈增102億元,增幅高達133%,為近四年最高值。
百強企業的利潤率走出前兩年的低谷,達到3.11%,恢復到歷史較高水平(見圖3)。五個小行業的利潤率分別達到:計算機類2.39%,家電類1.45%,軟件類6.92%,通信類6.70%,元器件類4.56%。
3.上交稅金快速增長,稅負回到歷史較高水平
由于經營狀況好轉,百強企業上交稅金也隨之增長。上半年百強企業共上交稅金173億元,比去年同期凈增30億元,增幅為21%。
4.出口比重相對穩定,出口增速持續下降
受人民幣持續升值、國際貿易壁壘加強以及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的多重因素影響,今年以來百強企業的出口增長率一直在20%以下徘徊。上半年,百強企業累計完成出口交貨值1509億元,同比增長16%,增速為近四年來最低水平。
盡管出口交貨值的絕對值比三年前增長了70%,但其在營業收入的比重卻基本穩定在24%-28%左右。
5.分行業運行情況
計算機類、家電類企業收入穩定增長,效益轉好。上半年計算機類共實現營業收入1140億元,同比增長14%;實現利潤總額27億元,同比增長600%;完成出口交貨值134億元,同比增長27%。家電類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2496億元,同比增長12%;實現利潤總額36億元,同比增長513%;完成出口交貨值733億元,同比增長8%。
通信類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757億元,同比增長21%。實現利潤總額51億元,同比增長71%;完成出口交貨值326億元,同比增長49%。
軟件類、元器件類企業增速放緩,規模、效益和出口增長均落后于整體水平。上半年軟件類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134億元,同比增長9%;實現利潤總額9億元,同比增長31%;完成出口交貨值5億元,同比增長6%。受需求旺盛的帶動,光纖光纜企業都實現了較好的業績增長。
6.主要產品銷售情況
計算機銷售翻倍。隨著中國IT應用環境的完善和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新技術和新應用成為刺激市場的主要因素,筆記本電腦市場份額持續上升。上半年百強企業共銷售計算機1276萬臺,同比增長112%;出口13萬臺,同比增長103%。
程控交換機出口量增至原來的2倍多。上半年百強企業共銷售程控交換機1474萬臺,同比增長15%,出口424萬線,同比增長248%。
手機銷量基本持平。上半年百強企業手機銷售量為2483萬部,同比下降1%;出口1236萬部,同比增長9%。
受CRT電視向平板電視轉型及外資品牌擠壓的影響,百強企業彩電銷售量同比下降了10%,為2775萬臺;出口947萬臺,同比下降28%。
光纖光纜行業依然延續了2006年以來需求旺盛、龍頭企業銷售飽滿的態勢。百強企業共銷售光纖829萬公里,同比增長23%;銷售光纜1054萬公里,同比增長48%。
抓住升值機遇 提升產業結構
人民幣升值將是未來幾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背景,人民幣升值給企業帶來的機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進口成本下降,百強企業更有條件加快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加快技術升級進程;出口要素升值,推動通訊服務、信息服務的優先發展;境外資金充分涌入、境內資金充裕、資金成本較低,企業應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此外,產業結構調整必然帶來大規模的企業資產重組。因此,百強企業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產品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企業做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
6月28日,由《環球企業家》雜志與羅蘭貝格國際管理咨詢公司聯合主辦的“2007最具全球競爭力中國公司”評選結果揭曉,在20家獲獎企業中包括7家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分別是華為、海爾、聯想、中興、格蘭仕、美的和比亞迪。此外,寧波波導、東軟、廈華、格力電器、康佳、海信、寧波韻升、上海宏盛等8家百強企業也曾入圍此次評選的50強名單。這次評選主要考察中國公司的海外業績表現、國際化持續競爭能力和跨文化管理能力,見證和記錄了中國企業從“本土公司”向“跨國公司”蛻變的艱難過程。聯想等百強企業的獲獎表明了社會各界對以上企業國際化成就的認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