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手機與無線通信 > 業界動態 > 電信:科技戰略聯盟的形成

電信:科技戰略聯盟的形成

——
作者: 時間:2007-07-12 來源:科技中國 收藏
    在中國市場,能在2.5G、3G、4G時代都與中國有合作的國家并不多見,韓國便是其中之一

  中韓之間的戰略聯盟形成始于2000年。當年,中國聯通正式啟動CDMA項目。

  那時,環顧全球都是清一色的GSM技術,惟有韓國例外,韓國將CDMA技術商業化,其獨樹一幟, CDMA手機的制造也非常成熟。聯通啟動CDMA,技術支持者自然非韓資莫屬。

  2000年2月,中國聯通與韓國最大的運營商SK電訊簽署了技術及經營領域的框架合作協議書,啟用了韓國的增強型IS-95A系統。這家與聯通有著緊密合作關系的SK電訊,是中韓在電信領域合作的關鍵企業。

  隨后聯通與SK電訊進一步加強了合作——2001年3月,雙方簽署了CDMA領域合作協議書。依據協議,SK電訊將為聯通提供碼分多址(CDMA)技術,并為系統升級。雙方還將在網路相關服務方面進行合作,如為聯通建立CDMA提供技術與專業知識。據悉,,聯通最早幾批CDMA運營領域的人員培訓,便是在SK電訊協助下完成,內容涉及了整體網絡運營、業務模式運營以及網絡的優化等。

  三個月后,雙方為了更好地落實CDMA的建設,簽署CDMA網絡規劃咨詢合同。

  2002年7月,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決定聯手在中國建立CDMA互聯網業務合資公司。此份簽署的備忘錄,將以雙方技術、業務的合作為基礎,合作的主要領域包括:交流CDMA互聯網業務平臺標準和規范,共同推進互聯網業務領域的標準化;以SK電訊在韓國運營的成功經驗,向中國聯通提供有關無線互聯網業務的咨詢和培訓;通過雙方的合作和影響,大力推動CDMA技術、特別是 CDMA無線互聯網在更大范圍內的應用。

  2006年6月20日,中國聯通和SK電訊簽訂戰略聯盟框架協議。根據協議, SK電訊將斥資10億美元,購入中國聯通的可換股債券。與此同時,SK電訊成為中國聯通在中國大陸境內CDMA業務的惟一及排他性合作伙伴,合作內容包括終端采購、增值業務開發、平臺開發、市場營銷、客戶關系管理、工程網絡等。至此,韓國SK電訊完成了從聯通CDMA網絡開始建設時就在邊緣試水到接近中心的轉變。

  不僅運營商之間有著緊密的合作,中韓手機廠商之間也彼此心照不宣地達成如下協作關系:韓資提供整機或手機解決方案,中方來貼牌生產。當時,業內人士指出,幾乎每一個中國手機制造商身后都有一個日韓手機制造商的背影。

  通過這種合作,韓國手機企業以技術換得了市場和收益,而國內CDMA手機企業獲得了技術,并快速進入市場。

  中韓的TD合作

  中韓在3G方面的合作主要圍繞在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的技術標準TD-SCDMA的技術合作上。

  2006年5月,作為TD領軍者的大唐移動與韓國的最大運營商SK電訊簽署了框架性合作協議。三個月后,在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的主持下,中韓雙方正式簽署了關于推進TD-SCDMA項目合作的諒解備忘錄。根據備忘錄,中韓企業擬開展的TD-SCDMA合作將側重于業務領域,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在韓國建設一個適度規模的TD-SCDMA試驗網,開發3G代表性業務;二是中韓相關企業合作在中國建立TD-SCDMA研發中心。

  隨后,韓國政府出資5800萬美元建立了TD-SCDMA測試網絡。作為此次項目的執行企業——SK電訊投入了500億韓元參與TD-SCDMA的研發。

  對于此次合作,SK電訊(中國)董事長李錫煥日前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TD- SCDMA具有成為全球性標準的潛力,我們的想法就是一方面利用CDMA在韓國商用的經驗,為TD-SCDMA技術的成熟和商用的推進做出貢獻;另一方面,雙方這種基于技術層面的合作,也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商業機會。在今年2月份,SK電訊和大唐移動合作成立了TD-SCDMA聯合業務開發中心,也是希望能通過中韓兩國的技術合作,來推動TD-SCDMA的發展。

  同時他認為,TD-SCDMA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而中國電信市場的規模又非常巨大,所以TD-SCDMA的潛力是巨大的。正是出于以上原因,SK電訊認為中國在下一代電信標準的競爭中肯定會占有一席之地,所以李錫煥希望SK電訊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一定的貢獻,實現雙方的合作共贏。

  中國TD此次出走韓國以完美的表演而謝幕——2007年2月25日13時50分,大唐移動通過位于韓國首爾附近的TD-SCDMA試驗網打通了首個電話,中興2天后也打通了電話。此外,4月10日在首爾和北京之間,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利用了中韓合作的TD-SCDMA試驗網與信息產業部部長王旭東進行了一次“面對面”的交流。 

    中韓起草4G標準協議

  與只是合作開發技術不同的是,中韓在4G領域的合作,一開始就瞄準了標準。只有標準的占有,才能在下一代移動領域占據著更大的話語權。 


  而中國目前遭遇的現實是,從1G、2G時代開始,移動領域都為歐美公司所把持,因為缺乏核心專利技術,東亞三國都不得不付給歐美通信巨頭高額的專利費。直到不久前的3G,中國TD-SCDMA標準成為國際三大標準之一,才打破這種格局,但此時已經是3G標準制定的末端,WCDMA、CDMA2000已經占有先發優勢,要獲取主動還需要很大的努力。因此,東亞三國政府認識到,必須從下一代通信標準制定的起始段介入,才可能打破一直以來的困局。

  于是,從2002年開始,中韓雙方就開展了一系列關于第四代移動通信的研究開發工作。并在當年兩國制訂出了合作研究開發的計劃。該計劃顯示,合作研究工作共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2年4月至2004年3月,雙方將共同研究4G 領域的關鍵技術,定期召開合作論壇和研討會,以及設立CDMA專家講座;第二階段為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主要工作是進行標準化活動及知識產權(IPR)共享。同時推進與中國大學進行研究開發的合作計劃。

  據了解,韓國與中國大學進行的合作主要集中于推進4G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標準化及知識產權共享業務。其中韓國與北京郵電大學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CDMA-OFDM系統的系統測試;與北京大學合作的主題是高速無線包交換傳輸系統的關鍵技術;與東南大學的研究課題是提升CDMA系統頻譜利用率的NCH-MPSK模塊技術;清華大學將在智能天線增進系統連接速率和質量方面和韓國有關方面合作。

  為了進一步加強溝通,中韓建立起了定期通信會議框架,以商討在4G上的合作。韓國和中國在政府層面更是會定期見面,進行下一代通信技術的會談,對上一階段的合作做出總結,并制定出下一階段的計劃。

  值得慶祝的事,其中一項工作已經取得實質進展,即由中、韓、日三國共同起草的4G標準協議白皮書即將完成,此書成稿后將在三國政府內部和專家之間傳閱并研究。該文件將詳細描述有關4G標準的關鍵技術、系統要求以及應用規范。

  白皮書的完成,意味著在未來的第四代移動通信系統所帶來的龐大產業鏈條上,中日韓將有機會獲得更多的利益。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