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消費電子 > 業界動態 > 北大首倡“中國芯”出成果 未來充滿變數

北大首倡“中國芯”出成果 未來充滿變數

——
作者: 時間:2007-07-09 來源:中國電子報 收藏
北京大學日前在京發布x86技術轉讓階段性創新成果,這是自接收AMD技術后,第一次發布該項目的階段性創新成果。表示,下屬的北大眾志公司也已具備開發x86兼容處理器產品的能力,2008年上半年將推出x86兼容的北大眾志-86系列的第一款產品。今后中國有機會構建采用中國自主核心技術的x86兼容CPU的產業和應用體系。那么“”究竟如何?其未來能否順利市場化?成果的背后究竟是博弈還是混戰?

   成果發布業內人士紛紛看好 

  2005年10月,AMD與中國科技部正式簽署微處理器設計技術授權諒解備忘錄。根據雙方簽署的合作備忘錄,AMD公司將向科技部指定的技術受讓機構——北京大學微處理器研究開發中心轉讓其所擁有的低功耗x86微處理器核心技術。在轉讓一年多后的今天,北大發布了轉讓后的階段性成果。 

  據記者了解,北大在對轉讓的x86技術進行優化和創新的基礎上,目前已經使得x86兼容CPUFPGA原型系統,并成功地在原型系統版上運行Windows系統、Linux系統和Word等應用程序。這標志著北京大學掌握了主流CPU——“x86兼容CPU”設計技術,我國從此  
進入擁有主流CPU設計技術的領先國家之列。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林建華介紹,2005年10月,AMD向北京大學轉讓了低功耗x86核心技術,是中美半導體領域最具影響的一次技術轉讓。作為技術受讓機構,北京大學對x86技術進行優化和創新基礎上,成功地在FPGA系統板上啟動了Windows系統,并且應用了典型的應用程序。 

  林建華表示,此次發布階段性創新成果,不僅表明北京大學掌握了x86技術,北大眾志公司具備了開發x86兼容CPU產品的能力,更加展現了北京大學在實現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當中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希望在各大部門的支持下,這一技術得以應用和實現產業化。 

  北京大學微處理器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程旭稱,北京大學已經成功在FPGA系統板上啟動Windows(包括Win98、Win2000、WinXP、Win2003等)和Linux操作系統,并成功運行應用程序。這不僅標志著AMD完成了對中國的x86微處理器核心技術轉讓,也表明北京大學已經掌握了x86兼容CPU的設計技術,北京大學下屬的北大眾志公司已具備開發x86兼容CPU產品的能力。而對于微軟現今力推的Vista操作系統,程旭表示,北大有信心在FPGA系統板上啟動WindowsVista操作系統。 

  程旭認為,x86兼容CPU運行Vista只是時間問題,已問世的北大第一顆x86CPU就能運行Vista,只是效果不甚理想。目前,影響Vista效果的主要是內存與顯卡這兩大因素。但北大x86兼容CPU的性能應付Vista已無太大問題,只需做些配套工作而已。 

  AMD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魯毅智稱,北大和北大眾志公司的開發團隊的研發、產品化能力和敬業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期望通過這項技術的轉讓,中國合作伙伴結合自身研究開發能力和不斷努力,在x86平臺上實現創新和突破,發展自主知識產權處理器,最終在產品和應用上實現產業化。 

  成果之后市場應用亟待開拓 

  眾所周知,x86架構最大的優勢就是其廣泛的業界支持和大量的應用,所以盡管是階段性的成果,但其未來的市場應用頗為引人關注。

  據北京大學微處理器研究開發中心主任程旭介紹,北大在應用過程中發現,如果能夠開發x86技術,并很好支持Windows,將可為客戶提供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在北大眾志863處理器目前無法突破Windows應用的情況下,程旭提出了雙管齊下的思路:一是用北大自己的CPU加Linux,二是用x86Windows。 

  據記者了解,目前北大眾志在常州的工廠2006年已經通過了ISO9000的認證,并形成了20萬部測試和生產的能力。目前采用北大眾志自主系統的網絡計算機已經超過3萬部,今年年底將超過4萬部。 

  程旭稱,在未來半年內,我們會努力實現第一代北大眾志86系列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希望明年上半年在市場上推出第一款基于x86技術的北大眾志86系列產品,而不是樣品。它們是面向瘦客戶機基于x86的解決方案與面向3C融合市場的超便攜PC。 

  據悉,北大在設計上的目標是形成單芯片的解決方案:即除內存之外所有東西集中在單芯片之上,且必須保證100%兼容Windows,并通過國際相關部門的認證。在接口方面,它還將使用國際主流接口,強調面向高端嵌入和低端接入的應用。 

  從上述北大對于未來x86市場化的策略來看,它比較好地區隔了自己開發的芯片和基于AMD轉讓的x86架構產品的定位和市場,但由之而來的問題是,基于x86架構的應用要比北大自己的86系列產品的應用市場要大得多,后期如何將這塊市場做大,對于北大的市場營銷能力和未來產品的適用性和廣泛性是嚴峻的挑戰。 

    今日的承諾明日的變數? 

  其實早在2005年,AMD轉讓x86架構技術給北大時,業內人士認為,AMD這次技術轉讓為中國IT業采用主流的x86架構、進入PC和服務器上游市場提供了一次寶貴的機會,以往由于沒有x86相關的技術授權,我們在開發自主知識產權微處理器產品時不得不去選擇那些已經開放授權,但已經沒落的技術,如利用MIPS相關技術開發“龍芯”,而今AMD的技術轉讓使我們不必繞路而行,將為研發具有中國知識產權的x86芯片鋪平道路。 

  在當時,中國自己的“龍芯”自主項目也在進行之中,盡管這項轉讓事實上在國內形成了與我國“龍芯”等的競爭關系,業內人士仍高度贊揚了此次合作,認為從國內的芯片技術發展看,科技部的決策很明智,引入競爭機制,有利于‘龍芯 i與x86的競爭,可以從整體上推動片產業的進步,并將對改變芯片技術的市場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那么到了今日,從北大對外發布的階段性成果來看,其進展快速、順利。但其中有些已經與當初協議的內容出現了變化。記得在2005年簽訂轉讓協議時,據稱轉讓的技術僅僅是用于科研和教學研究  
之用,但從未來的發展看,這次的轉讓將肯定會進入商用領域,屆時所謂與中國自主研發的“龍芯”無沖突一說,將很值得商榷。此外,如果北大受惠于AMDx86架構的技術用于商用的話,屆時對于市場化尚不足的“龍芯”是否會造成致命的沖擊呢?還有就是一旦進入規模化的生產,北大可能還要面對生產許可授權等一系列問題,那么當初AMD所謂的無償贈予會蛻變成什么呢? 

  AMD全球高級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郭可尊則表示,北大眾志-863芯片所使用的x86技術與龍芯使用的x86并不一樣,中國在微處理器上應該有更多的不同結構的技術。此外,AMD與龍芯一直結合緊密,希望為龍芯發展提供更多的技術結構,以給龍芯發展帶來機會和發展空間。

  盡管AMD方面做了明確的表態,但從之前簽訂協議到今天成果的發布,已然有些變數出現,那未來究竟會怎樣?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