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網通君子協議后遺癥:固網重回拆分年代
——
此外,在網絡質量用戶申訴方面,網通增長率達到257%,是2006年第四季度的2倍還多;與之相反的是,中國電信的第一季度關于通信質量的申訴人次卻比上一季度略為下降。
既然兩者的網間通信互聯申訴大幅上升,為何僅有中國網通一家通信質量申訴大幅攀升?在這些申訴數字的背后,隱藏著一些固網運營商競爭的關鍵因素。
協議的“后遺癥”
信息產業部申訴處理中心的相關人士指出,網通網絡質量申訴大幅度攀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協議的“后遺癥”,但全部原因在于攔截、破壞用戶通信的非互聯互通行為;寬帶接入接通率、掉線率和網速以及大規模線路故障導致寬帶不僅不“寬”而且不暢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該人士還指出,在協議簽訂之后,雙方運營商都會進行虛擬放號,而對方也會針對虛擬放號進行相應的封號,封號的過程中難免存在老客戶被有意無意地封殺,因此,就會出現相應投訴。而且
從數據上看來,南方電信對南方網通的限呼相當嚴重。
江蘇徐州網通相關人士指出,江蘇電信和網通很早就開始在部署相應客戶資料的核對,主要是以分公司層面進行。但后續徐州地區的電信與網通出現了大量的嚴重違反協議的不規范競爭行為,徐州電信大量封鎖了徐州網通疑似的新增號碼,其中封號的范圍相當廣泛,甚至包括了徐州網通的相當數量的辦公電話。所以,用戶投訴上升也在所難免。
一位地方網通的員工更直言,感覺像重新回到了2002年電信拆分初期。
另外,中國電信的用戶申述數量沒升反降的原因也值得深思。山東省通信管理局市場監督處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地的電信公司相對較遵守協議,在協議簽訂之后,僅重點發展了寬帶用戶,因此相應地投訴次數較低。
寬帶接入“漏洞”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中國網通部分地區的寬帶接入的間斷性中斷也是導致其互通投訴高速攀升的原因之一。寬帶用戶反映較多的問題集中在寬帶接通率、掉線率和網速等方面,大規模斷網的出現將嚴重影響用戶的滿意度。河北網通市場部的小張告訴記者,由于電纜被盜等物理原因,造成了其寬帶大規模的癱瘓,用戶怨聲載道。
此外,去年年底臺灣海域強烈地震造成的多條海纜中斷,曾經對國際通信業務造成一定影響,這一事件也對網通的通信質量有所影響。
另一方面,固網運營商封殺路由器寬帶也是關鍵因素之一。目前,很多固網運營商在去年悄悄地開始了寬帶共享的限制,此舉全國地方電信先行,地方網通也隨之對寬帶共享進行了限制。這一部分的投訴人次也相應升高,同樣為中國網通的通信質量投訴量做出了相當的“貢獻”。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廣東省通信管理局市場監督處王姓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不規范競爭的升級,導致了用戶服務質量的下降對固網運營商來說是非常致命的。目前,移動對固網的替代作用明顯,在這種趨勢下,如果固網運營商不好好做服務將會加快移動對固定的替代步伐。從用戶滿意度的角度看,影響固話用戶滿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線路故障,通信質量。根據管理局統計的數據,廣東省3月份的固定電話的退訂數達到了 3.3萬戶之多,其產生的影響值得深思。
此外,王先生還指出,如果不改變互聯互通不暢的現狀,五、六兩月將是廣東地區固網運營商的“低潮”:一方面,互聯不互通,用戶通信不暢將造成話費的拖欠;另一方面,在用戶的滿意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將會引起拆機潮。此時,移動運營商就成為最大贏家。
無論如何,通信屬于第三產業,服務的本質就是必須要尊重用戶的利益,無論上述哪種原因,都嚴重損害了用戶的通信使用權。
信息產業部在服務通告中指出,電信業務經營者在參與市場競爭時必須充分尊重用戶的選擇權和使用權,任何攔截、破壞用戶通信的行為,電信管理部門將依法予以嚴肅處理。但專家認為,目前監管中還缺乏具體的處理措施和規定。專家指出,目前形勢已經相當嚴峻,迫切需要相關監管部門制定明確和嚴肅的監管制度和條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