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基100億償債大瘦身 施振榮背后護盤
因并購西門子手機而深陷財務困境的明基,再次動刀。
4月2日,明基發布公告稱,其已透過巨額交易方式,出售所持有的友達股票10萬股,涉及金額約45.4億新臺幣。
明基公告中以買主要求保密為由,未對外透露股票的具體承接對象。明基稱,今年4月,公司還將賣出在臺灣固網的持股,金額約8.7億新臺幣,以完成去年末制定的100億新臺幣償債計劃。
明基期望在短期內降低負債比,提升凈值,以求盡快彌補合并西門子手機部門后的巨額虧損。
百億償債計劃
據了解,明基此次出售10萬股友達股票后,其在友達的持股比重則由9.75%降至8.42%。再加上明基所持友達股票中尚有42.97萬股屬質押股票,故此次交易后,明基實際可靈活運用的友達股票僅余20.83萬股,與友達第二大股東廣達持股6%的差距,也進一步拉近。
自2006年第四季度以來,明基啟動“百億償債計劃”,積極處理固定資產及長期投資,其中包括出售龜山工業區建東廠、絡達科技、均豪精密、飛利浦明基等,共計有20多億新臺幣的現金進帳,并發行可交換公司債45億新臺幣。
明基財務副總兼代理發言人王淡如表示,此次出售所持友達股份,是明基目前快速獲得現金的最有效方法。加上預計即將出售的臺灣固網持股的現金,近兩個季度以來,明基通過一系列處置行動,總共為公司增加約120億新臺幣的流動資金。
“此番交易內部早有盛傳。”4月3日,一位接近泛宏碁集團管理層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此前泛宏碁集團內部關于施振榮出面要求宏碁救明基的說法,已經沸沸揚揚。
3月22日,宏碁發布公告,以發行全球存托憑證(GDR)方式,處理所持緯創股份,獲得19.15億新臺幣。分析人士認為,宏碁此舉不排除是為接手明基所持友達股票而準備資金。
上述分析人士認為,此舉背后應是宏碁受施振榮之托,以避免遭惡意并購而打援。
“施振榮一生對品牌的追求并未在宏碁身上實現。”該人士認為,目前宏碁雖然稱雄全球,但靠的依舊是代工和渠道,而明基并購西門子手機部門,以實現品牌夢,背后也一直有施振榮做支撐。因此,明基跌倒,施振榮不會袖手旁觀,“而且也只有他出馬才能調度得了整個集團的力量”。
該人士進一步指出,宏碁目前在筆記本電腦、液晶顯示器上的出貨量都已達到千萬臺規模,液晶電視也開始布局發力,面板資源對其絕對重要,以自身業務而言,泛宏碁集團成員也無理由放手友達被競爭對手購并。
此外,臺灣資本市場近日還盛傳另一個交易版本,即友達買盤者可能來自長期投資機構的壽險集團,包括國泰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和保誠人壽等均成為被猜測對象,尤以國泰金控旗下國泰人壽呼聲最高。
對此,明基新聞發言人表示,買主嚴格要求不要曝光,故對接盤者無法做具體回應。
易觀國際總裁于揚認為,該交易對原本寄希望以低價承接明基股票,再透過明基間接取得友達主導權的惡意購并者來說,是一次阻擊。
明基加速代工獨立
上述明基內部人士表示,與“百億償債計劃”同時啟動的,還有公司重建計劃。
據了解,在資本市場壓力緩解后,明基旗下的整合制造服務部門,或將并入友達。也就是說,在明基新的運作架構中,友達很可能將整合IMS部門形成制造及代工實體;明基則繼續收縮手機業務并專注于自有品牌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投影機和數碼相機的營銷,生產則以訂單的形式轉向友達或其他合作伙伴。
對此,明基高層管理人士向記者表示,盡管去年巨虧,但整合制造服務部門仍維持獲利,若能引進新資金,擴大代工規模,明基財務壓力可望有效緩解。
明基資料顯示,自去年8月底分割品牌與代工后,從事代工業務的整合制造服務部門自去年10月試營運后,今年起已成為獨立的利潤中心。
明基董事長李焜耀也曾公開表示,若整合制造服務部門從明基分割出來成為一家新公司,應該可以吸引到重量級伙伴投入資金,擴大代工能力。
“最遲在4月底或5月初,分割方案就會出臺。”前述明基內部人士稱,引進新股東進行獨立分割的工作,已箭在弦上。
事實上,友達與明基整合制造服務部門去年8月就已加強合作,明基借助友達的力量,一方面可以降低面板景氣波動的沖擊;另一方面透過友達,可以接觸更多的客戶與訂單,增加客戶基礎與訂單業務量。
擬第四季度扭虧
“去年第四季度開始,虧損幾乎都來自手機部門。”明基臺灣區總經理洪漢青表示,與西門子合作的BenQ-Siemens雙品牌手機將在今年第二季度畫下句號,明基將不再推出該雙品牌新機種,并自第三季度起在全球陸續推出BenQ新機種,手機恢復BenQ品牌。
事實上,明基2006年財報中,除手機之外的其他產品線營收還成長5%,且計算機及數碼產品等都有盈利。
此外,洪漢青也強調,目前手機業務在公司總體收入所占的比例,已從2006年上半年的35%縮減到了4%左右,而與此相對應的則是2007年將大力擴張計算機產品以及數碼多媒體產品的營收。
洪漢青預測,今年上半年,明基在數碼相機、投影機等新興產品線上就有望實現營收的翻番增長,而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筆記本電腦等也都可保持高速增長,加上持續處置資產套現,以及代工制造業務的分拆,集團有望在今年第四季度扭轉虧損局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