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毫微安小電流測量技術
幾千種應用都需要測試小電流的電路,最常見的是測量二極管受光照射所產生的光電電流。一些科學應用(如 CT 掃描儀、氣相色譜儀、光電倍增管與粒子和波束監控等)都需要小電流的測量。除了這些直接應用以外,半導體、傳感器甚至電線的制造商都必須測量極小電流,以確定器件的特性。泄漏電流、絕緣電阻以及其它參數的測量都需要一致、精確的測量,以便建立數據表規格。
但很少有工程師明白,一只器件的數據表是一份契約文件。它規定了器件的性能,對器件運行的任何異議都要歸結到數據表的規格上。最近,一家大型模擬 IC 公司的客戶威脅要對制造商采取法律行動,稱他所購買的器件的工作電流遠遠高于該公司規定的亞微安等級。事件的最終原因是:雖然該 PCB(印制電路板)裝配廠正確清洗了電路板,但
裝配人員用手拿 PCB 板時,在關鍵節點上留下了指紋。由于可以測量這些微小的電流,半導體公司就可以證明自己的器件工作正常,泄漏電流來自于臟污的 PCB。
測量小電流的困難來自于對測量的各種干擾。本文將討論兩個實驗板電路,這些電路必須處理表面泄漏、放大器偏置電流引起的誤差,甚至宇宙射線等問題。與大多數電路一樣,EMI(電磁輻射)或 RFI(射頻干擾)都會帶來誤差,但在這種低水平上,即使靜電耦合也會帶來問題。當要測量的電流小到毫微微安范圍時,電路容易遭受更多干擾的影響。濕度會改變電容的數值,造成較大的表面泄漏;振動會在電路中產生壓電效應;即使是室內風扇引起的微小溫度改變也會在 PCB 上形成溫度梯度,造成虛假讀數;室內光線也會降低測量的精度,熒光燈的光線會進入一支檢測二極管的透明端,造成干擾(參考文獻1)。
如果要確定晶體振蕩器的性能,則需要精確測量小電流。Linear Technology 的科學家,同時也是EDN的長期撰稿人Jim Williams演示了他為一個客戶設計的一款電路,該客戶需要測量一個32kHz手表晶體的均方根(rms)電流(圖1)。這種測量的一個難點在于,即使一個FET探頭的1pF電容也會影響到晶體的振蕩。確切地說,電流測量的目標之一是為每個晶振確定所使用低值電容器的大小。這種測量的進一步的困難是必須在32kHz下準確地實時測量,這就排除了使用積分電容器的可能。這種信號是一種復雜的交流信號,系統設計者必須將其轉換為rms(均方根)值才能作評估。
Williams稱:“石英晶體的rms工作電流對長期穩定性、溫度系數和可靠性都很重要。”他說,小型化需求會帶來寄生問題,尤其是電容,使rms 晶體電流的精確檢測更加復雜,特別是對微功率類型的晶體。他解釋說,采用圖2中的高增益低噪聲放大器,結合一只商品化的閉合磁芯電流探頭就可以測量,一個rms-dc轉換器就可提供rms值。圖中虛線表示石英晶體的測試電路,它示范了一個典型的測量情況。Williams使用 Tektronix CT-1電流探頭來監控晶體電流,它只產生極小的寄生負載。同軸電纜將探頭的50Ω饋送至A1,A1 和A2得到1120的閉環增益,高于標稱1000的額外增益,用于校正在32.768 kHz下CT-1 的 12% 低頻增益誤差。
Williams通過Tektronix CT-1的七個采樣組,研究了這種增益誤差校正對一個正弦頻率(32.768kHz)的有效性。他報告說,對一個1mA、32.768kHz 的正弦波輸入電流,該器件的輸出全部都在 12% 的 0.5% 以內。盡管這些結果看似支持這種測量方案,Williams 仍認為值得說明一件事,即結果來自 Tektronix 的測量。他說:“Tektronix 并未保證低于所規定 -3dB、25kHz 低頻滾降時的性能。A3 和A4提供的增益為200,因此放大器總增益為224,000。這個數字在A4產生一個針對CT-1輸出的1V/mA比例因子。A4的 LTC1563-2 32.7 kHz 帶通濾波輸出通過一個以 LTC1968 為基礎的rms-dc轉換器送給A5,該rms-dc轉換器提供電路的輸出。”Williams 解釋說,信號處理路徑組成一個頻帶極窄的放大器,該放大器調諧到晶體的頻率。圖3畫出典型的電路波形。據 Williams說,該晶體在C1的輸出端驅動(上跡線),產生一個530nA的rms晶體電流,分別顯示為A4的輸出(中間跡線)和rms-dc轉換器輸入(下跡線)。他說:“中間跡線可看到尖峰,這是來自與晶體并聯寄生路徑的未過濾成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