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倡議綠色無線接入 C-RAN體現5大優勢
2010年4月23日,由中國移動研究院主辦的無線接入網綠色演進(C-RAN)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移動研究院副院長王曉云指出,當前的無線接入網絡面臨技術、成本、資源和安全等多個問題的困擾,C-RAN的提出已是勢在必行。
五大挑戰
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無線寬帶業務需求,移動運營商不斷增加空中接口帶寬和增加基站數量,無線接入網絡的能源消耗問題也隨之日益嚴重。據中國移動通信研究院無線所所長黃宇紅介紹,中國移動的基站數量從200000個增加到500000個,中國移動的電力消耗在最近5年內翻番。所以,大量基站導致高額耗能成為無線接入網面臨的第一大挑戰。
其二,網絡的CAPEX/OPEX逐年增高。盡管用戶需求在增加,但是,流量增長和平均每戶收入ARPU增長不成比例;其三,低成本高容量的需求也對無線接入網提出了挑戰。第三方數據顯示,從2008年只2013年全球的移動數據流量將增加66倍,但運營商的收益并沒有隨著網絡的容量提升而增加。
潮汐效應導致基站利用率低下,“動態負載導致較低的基站利用率。”黃宇紅說。移動網絡的負載呈現出隨著時間而在網絡遷徙的現象,這就是潮汐效應。到目前為止,傳統的無線接入網架構還無法解決這第四個挑戰帶來的問題。
不斷增長的互聯網業務對移動核心網壓力巨大,在未來5-6年,移動互聯網業務流量將是現階段的10倍。移動運營商需要花費數十億美元在傳輸網和核心網上,才可能跟上業務增長的步伐,這也給所有移動運營商帶來了空前的挑戰。
五大優勢
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移動提出了無線接入網綠色演進的理念。中國移動認為融合集中處理、協作式無線電和實時云型基礎設施為一身的無線(C-RAN)可以解決上述提到的運營商所面臨的挑戰,而這也是中國移動對C-RAN的描述。
據悉,C-RAN架構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由遠端無線射頻單元和天線組成的分布式無線網絡、由高帶寬低遲延的光傳輸網絡連接遠端無線射頻單元、由高性能通用處理器和實時虛擬技術組成的集中式基帶處理池。
黃宇紅稱,C-RAN第一個優勢就體現在降低能耗上。可以通過集中化的方式減少基站機房數量,減少配套設備特別是空調的能耗。“第二是節約CAPEX和OPEX成本。如果共站率達到70% ,那么,維護成本將下降50%,CAPX下降15%。”
在C-RAN中,虛擬基站可以在基帶池中共享所有通信用戶的接收和發送信息、業務數據和信道質量等信息,這樣的聯合處理提高了網絡的容量,小區間的干擾也變廢為寶,可以顯著提高頻譜利用率。
C-RAN的第四個優勢在于基站處理資源的靈活調配,這使得網絡可以根據哥哥區域或時段的不均衡負載來調配處理資源,由于基帶池服務的物理區域遠大于傳統基站,這種負載的不均衡將不會對池中資源的利用率造成影響,也就很好地解決了潮汐效應所帶來的問題。
同時,C-RAN的智能減負技術、智能終端和其它移動通信設備產生的大量互聯網業務被轉移出核心網,使得傳輸網與核心網的業務負載和成本開銷都得到了降低。這樣既可以解決移動互聯網業務需求增大的問題,也能為用戶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
“今天,C-RAN白皮書的發布,可以說是無線接入領域第一次對未來進行一個判斷。當移動運營環節實現了良性發展,整個產業鏈才能更加健康,所以,我們也倡議產業鏈各界關注無線接入網綠色演進。”王曉云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