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時代的新煩惱:平衡與安全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近年十分流行的概念。電腦集群實現的強大計算能力讓各種聯網設備都能隨時隨地連接到“云”端資源,甚至一臺手機也可以獲得HPC(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能力。計算方式的變革催生了新的業務模式;同時,軟硬件市場的形態和競爭模式因此而改變,新問題也將浮出水面。
第一個問題是如何合理配比局端和服務器端的計算量?!霸啤庇纱罅糠植际接嬎銠C組成,計算及存儲在分布式系統進行,而非本地計算機或遠程服務器中。局端根據需求訪問云中的計算和存儲資源,并按資源或數據的流量計費。傳統的嵌入式廠商曾經把云計算看作嵌入式互聯網的未來,并以此作為打擊英特爾X86架構商業模式的利器;十分有趣的是X86廠商也表達了同樣的愿景。ARM陣營認為,X86處理器較強的處理能力和先進的制程固然讓系統具有較高的性能,但同時也使價格和功耗增加。過去的本地計算方式需要局端強大處理能力,而這些應用都可在未來的云端實現,嵌入式設備只需要UI和接入互聯網的能力即可享受各種體驗,而無須將資金浪費在強大的處理器上。
但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因為這種爭論本質上來自更深層的計算平衡配比。系統前端和后端計算量與能力的負載比例并非一成不變,其經常隨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而前后浮動。例如過去的瘦客戶機并不需要較高性能,運算主要在后臺服務器進行,前端只需要顯示功能和操作界面;但如今情況發生了變化,用戶對更豐富能力的需求使后端服務器不堪重負,對前端需要一定圖形處理能力的等需求又逐漸體現。另一方面,英特爾的嵌入式市場策略將基于較靈活的SoC,即以通用低功耗內核配備不同的周邊設備及加速器,以單一架構滿足不同領域的應用需求。因此,未來的局端雖然可能不再需要處理器進行復雜的圖形運算,但節省下來的處理能力可用作與網絡相關的加速計算,提高連接能力和穩定性。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讓用戶安心地將信息放到云上,突出表現為傳統桌面軟件和基于Web 2.0網絡服務間的取舍。計算配比的變化使軟件業也與終端硬件面臨類似的情況,同時也讓人產生了對數據安全的憂慮。首先云端應用勢必比本地桌面程序更加豐富、便宜,且無需終端擁有很大的存儲空間和處理能力;但用戶擔憂的深層根源在于對云計算安全性的考慮。一些與娛樂和日常生活相關的程序對安全的需求較低,適合在云上實現;而對于商業、金融、軍事等與安全和穩定性密切相關的應用,桌面系統可能仍舊是首選。一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Exchange Server和Google App,這兩種基于Web方式的應用都可以讓用戶把日程、聯系人等商業和私人信息上傳到公共互聯網,但有誰會這樣做呢?云計算從技術角度的確是計算方式的革命,但似乎更需要革命性的安全措施和商業模式。
云計算可能會使人類擁有前所未有的信息掌控能力,集群計算將變得更加廉價,同時也不可避免地產生新的問題。計算配比一直處于搖擺狀態,相關廠商需要靈活的系統架構且切不可迷信“一切在云端”的美好幻想。其次,數據安全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云計算商業模式的成敗。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業的演進歷史非常值得云計算借鑒:完善的安全和信用體系使人們已經放心地將財物存放在銀行。因此,當云計算服務提供商能夠讓用戶方便且安心地將數據存放在云端的時候,才標志著云計算模式的成熟。
物聯網相關文章:物聯網是什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