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處理器軟核Nios II的IP復用技術及應用
引言:
嵌入式處理器是嵌入式系統的核心,有硬核和軟核之分。其中,嵌入式處理器軟核以其更大的使用靈活性,更低廉的成本,受到了研發人員和市場的廣泛歡迎。Altera公司最新推出的嵌入式處理器軟核Nios II更是軟核處理器中的先進代表,它已經快速的滲透到教學、科研以及生產等各個方面,積極的推動著嵌入式技術、SOPC(可編程片上系統)的發展。
1 Nios II 簡介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可編程邏輯器件(PLD)的復雜度已經能夠在單個可編程器件內實現整個系統,可編程片上系統(SOPC)已成為現實。Altera將可編程器件的優勢拓展到嵌入處理器的開發設計中,推出了成功的產品。
2000年,Altera發布了Nios處理器,這是Altera Excalibur嵌入處理器計劃中的第一個產品,是第一款用于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可配置軟核處理器。
2004年6月,Altera公司在第一代Nios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礎上,又推出了更加強大的Nios II嵌入式處理器。它采用32位的RISC指令集,32位數據通道,5級流水線技術,可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完成一條指令的處理。與Nios相比,Nios II處理器擁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小的FPGA占用率,并且提供了強大的軟件集成開發環境Nios II IDE,所有軟件開發任務包括編輯、編譯、調試程序和下載都可以在該環境下完成。
Altera公司將Nios II處理器以IP( 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識產權)核的方式提供給設計者,有快速型(Nios II/f)、經濟型(Nios II/e)和標準型(Nios II/f)三種處理器內核,每種內核都對應不同的性能范圍和資源成本。設計者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選擇和配置處理器內核,輕松的創建一款“完美”的處理器。
2 Nios II系統的開發流程
Nios II系統的開發主要可以分為兩大步:搭建硬件平臺和針對目標平臺編寫應用軟件程序。
Altera公司設計的開發工具SOPC Builder,將所有和處理器子系統相關的底層詳細資料集中到這個工具中,讓用戶完全置身于直觀的圖形界面下添加和配置所需的處理器和功能部件,并自動完成包含定義存儲器映射、中斷控制和總線控制在內的系統配置工作,使得開發工作簡單化,設計者能夠更加著眼于系統的功能而無須拘泥于過多的細節。
集成于SOPC Builder中的Nios II IDE,采用絕大部分設計者非常熟悉的標準GNU環境,能夠讓設計者在其中完成所有的軟件開發任務。
搭建硬件平臺所需的工作如下:
(1)硬件開發的主要工作是構建Nios II系統模塊。在SOPC Builder中選取合適的CPU、存儲器以及外圍器件(如片內存儲器、PIO、UART和片外存儲器接口),并通過參數的設計定制它們的功能。
部件選擇完成后,使用Quartus II軟件選取具體的Altera可編程器件系列,并對SOPC Builder生成的HDL設計文件進行布局布線,生成Nios II系統模塊;
(2)將生成的Nios II系統模塊加入到Quartus II工程下的頂層設計文件,為Nios II系統模塊的I/O端口分配管腳或者連接FPGA內部邏輯。I/O管腳分配后,進行編譯,系統生成配置文件;
(3)使用Quartus II編程器和Altera下載電纜,下載配置文件到開發板。當硬件設計校驗完成后,可以將配置文件下載到開發板上的非易失存儲器里。
下載完硬件配置文件后,軟件開發者就可以把此開發板作為軟件開發的初期硬件平臺對軟件功能進行開發驗證。
軟件開發流程歸納如下:
(1)在用SOPC Builder進行硬件設計的同時,就可以開始編寫獨立于器件的C/C++軟件,比如算法或控制程序,并可以使用現成的軟件庫和開放的操作系統內核來加快開發進程。
(2)在NIOS II IDE中建立新的軟件工程,這時,IDE會針對目標硬件平臺自動生成一個定制HAL系統庫,這個庫能為程序和底層硬件的通信提供接口驅動程序。
(3) 使用NIOS II IDE對軟件工程進行編譯、調試,運行。[1]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