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汽車的秘密,是誰操控著方向盤?
駕駛員坐在駕駛席上看書,汽車自動行駛。這一實驗是在西班牙的高速公路上,周圍還有普通車輛行駛的情況下進行的。安全技術的進步究竟會給汽車和人類帶來怎樣的未來呢?
無意中瞟一眼旁邊車道上行駛的汽車,竟然看到駕駛員手離方向盤正埋頭看雜志——2012年夏天,在西班牙的高速公路上出現了這樣一幅令人大吃一驚的景象。
這是一項關于近未來自動駕駛的上路試驗,該項目被稱為“SARTRE項目”,由沃爾沃等歐洲7家公司共同實施。SARTRE是“Safe Road Trains for the Environment”(環保安全公路車隊)的縮寫。
顧名思義,公路車隊就是讓汽車像連接起來的列車一樣列隊行駛。此次試驗中,在專業駕駛員駕駛的領頭卡車后面,跟隨了1輛卡車和3輛沃爾沃轎車。最高時速達到90km,有時車間距離甚至不到4m。
在加入公路車隊時,首先需要駕駛員按下按鈕表明想要參加。自動駕駛還需要有相應的法律支持,目前設想的是,參加者向領頭車輛的駕駛者支付費用。
如果像SARTRE項目這樣的自動駕駛能夠實現,會給人們帶來很多好處。
首先對駕駛員而言,可將省出來的駕駛時間用于工作及學習,而且還可減輕上班時的疲勞。汽車列隊行駛時空氣阻力會減少,因此還可將燃效提高10~20%。另外,由于各個車輛的速度均一,因此也不容易發生交通阻塞。
“自動駕駛”一直被視為科幻電影中的場景。要想探明自動駕駛是靠什么技術來實現的,就必須了解目前汽車的最新安全技術。因為自動駕駛是以“避免碰撞”及“保持車道”等以安全為目的而開發的最尖端技術的結晶。
用攝像頭和雷達來避免碰撞
最初只是面向部分高檔車型的防碰撞技術現在也開始配備到了量產車上。防碰撞系統首先利用車載攝像頭及雷達來檢測出與其他車輛和障礙物之間的相對速度及距離,然后計算出離發生碰撞還有多少時間,在快要碰撞時通過警告音等督促駕駛員采取躲避操作。即便在來不及躲避時,也會自動實施全力制動,防止碰撞。
在日本,為自動駕駛在量產車中的普及開辟道路的是富士重工業。該公司在其主力車型“力獅”(Legacy)中,以10萬日元的合理價格將防碰撞技術“EyeSight”設定為選配項,并在之后擴大了支持車型。現在,三菱汽車也在“歐藍德”上配備了同樣的技術。
海外廠商也在該領域展開了攻勢。其中,在日本首次使自動防碰撞技術實現實用化的是沃爾沃,大眾也在10月份上市的小型車“up!”上標配了防碰撞技術。
在防碰撞技術的具體配備方法上,各公司各有不同。比如,富士重工業是根據基于立體攝像頭的左右影像的偏離來計算車輛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
沃爾沃將不易受天氣影響的毫米波雷達與單眼攝像頭組合使用,從車輛頭部放射毫米波頻帶(波長為1mm~1cm、頻率為30~300吉赫茲。1吉赫茲=10億赫茲)的電波,根據障礙物等反射回來的時間來計算距離。在街道中可通過單眼攝像頭的影像同時分析10個行人的動作。
車輛能夠避免與行人碰撞的最高速度大部分為30~35km。各公司均在推進對高速行駛時的支持,本田通過提高毫米波雷達的靈敏度等,開發出了在60km時速下也可在碰撞前停止車輛的技術。
日產的目標是進一步推動防碰撞技術的進步。僅靠用腳全力踩下制動踏板不能完全防止行人突然出現的情況。因此,日產開發出了朝著與出現的障礙物相反方向自動打方向盤的技術。
配備該技術的汽車利用車載攝像頭實時識別行駛車道及障礙物,只在判斷出車輛能夠逃至安全區域時啟動自動操舵功能。開發目標是3~5年內實現實用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