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嵌入式系統 > 設計應用 > 嵌入式設備上的文件系統優化設計

嵌入式設備上的文件系統優化設計

作者: 時間:2013-11-11 來源:網絡 收藏

1.5 系統MAKE_REQUEST[1-4]

經過上述各個步驟的計算,在實現中,將文件讀操作轉化為若干個不同的Block讀需求,最后向下層驅動程序層發起具體的命令Request。上述的轉化,基本上是根據底層配置以及內存管理的需求,將大的/整體的命令細分/拆分為更加細小的動作。

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肯定存在較多的過度拆分的情況,以致于產生過多低效率的命令,因此,在具體實現過程中,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實際發出Request之前,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檢查,合并相關的Request,以提高系統實現性能。這個過程將由submit_bh來完成。

圖3所示是submit_bh函數中的主體調用子函數_make_request的實現過程。在實現中,_make_request根據獲得的Block大小、存儲設備的sector number,準備好內存空間后,向IDE發出具體的Request。而具體的Request合并將發生在發出Request之前。其實現原理根據當前隊列中Request的地址相關性來判斷。


2 優化策略分析

面對提高訪問性能的需求,經過分析系統如何處理用戶發起的讀命令,觀察read( )命令從VFS到具體的的實現,轉化為具體的每一個Request的整個過程,系統的優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2.1 Block讀操作改進

根據1.4節針對block_read_full_page( )的描述,實際上是根據實際文件系統定義的Block大小,將一個page轉化為多個Block的讀動作。而在的具體實現中,根據/linux-2.4.x/fs/fat/inode.c文件中的描述,Block size等于logic_sector_size的大小,即邏輯扇區大小。

在FAT文件系統的定義中,邏輯扇區是為了統一不同硬盤的物理扇區而設置的。由于一般物理扇區最小為512B,因此在FAT32普遍實現中,邏輯扇區設置為512B。

而當前大容量的硬盤系統,其物理扇區普遍大于4KB。在這種情形下,根據上的FAT32實現,一個4KB或者以上的物理扇區的讀,被人為地劃分為8次512B邏輯扇區的讀命令。而由于物理原因,可知道物理扇區將是磁盤上最小的尋址單位,也就是說,在最壞的情況下(即下層__make_request沒有及時判斷出這些buffer是可以合并的),向一個以4KB為扇區的硬盤發出一個page(4KB)的讀命令,最后將由8次同一個扇區的讀動作來實現。

針對block_read_full_page劃分的不合理,可以嘗試用重寫block_read_full_page來實現,即擴大Block為4KB。這樣即可以認為,一個的page讀將按照一次Block讀來完成。同時由于內存管理都以4KB大小的page作為基本單位,這樣在所有文件系統的內部,將以4KB為最小單位進行讀取,把跨4KB的特殊情況留給下層驅動來完成拆分(由于大容量硬盤的應用目標,這種情況幾乎不會出現)。因此,Block改進就是通過改進Block的大小,進行合并過多的拆分,來達到提高系統的讀性能的作用。

2.2 預讀機制控制

Linux系統上的FAT32文件系統實現,依然強烈依賴著預讀機制來完成實際的讀操作。這是由于Linux最初是以PC機為設計目標的,即存在內存交換文件和各種緩沖機制來對有限的資源進行無限的邏輯擴展[5]。
這種多重緩沖的設計機制,非常適合應用程序/控制命令流存儲的磁盤管理。然而,在本嵌入式系統設計中,FAT32作為數據存儲空間,數據存儲相對有序,并且可預測性比較強。因此,這種抽象帶來的好處不是特別的明顯。同時由于存在多級緩沖,尤其是硬盤系統的多級緩沖,會造成以下幾個缺點:

(1)因多次數據搬移,造成性能下降。對于嵌入式系統尤其是消費類設備,由于成本的原因,其總線帶寬(包括內存總線與外部總線)都是相對有限的,因此,在這類總線中的數據搬移造成的延遲,是不能忽略的(而PC機的設計中,由于高速的內存吞吐量,往往這個延遲是可以忽略的)。

(2)緩沖和cache的存在,會造成具體動作更多不可預測性,這違反了實時系統的需求。因為嵌入式系統很多層面都有一定的實時性要求;其次,增加了硬盤電源管理的難度,即硬盤狀態將頻繁切換,減少有機會進入省電的Idle模式及更加省電的Sleep模式,浪費了硬盤自身APM(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帶來的好處。
因此,在本設計中需要對預讀機制進行管理,甚至去除預讀機制。實際上是對文件讀實現中的do_generic_file_read( )函數進行改造,去除了預讀判斷機制,采用直接調用方式。

2.3 Page機制改進

整個文件系統的讀操作,將以page為單位進行相應的規劃,即以4 096B為考慮對象。而在真實的磁盤系統中,由于大容量磁盤的普及,4 096B幾乎成了最小的物理扇區。面對這樣的磁盤系統,其FAT文件讀寫具體實現,實際上不能充分利用底層硬件以及驅動程序提供的各種優化措施,如DMA等[6-7]。

針對這樣的思路,需要引入多個page讀操作的相關性,即在fat_readpage( )之前增加多個page合并的判斷。可以借鑒Request合并的方式進行page合并,即通過目標地址判斷的方式進行合并部分Page讀動作。

3 優化實例

在實際優化中,采用了前面提到的三種優化策略,在某一個實際的系統上進行相應的測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圖4是一個ARM嵌入式系統的詳細測試結果。該測試的物理實施條件是:

ARM7TDMI的系統,CPU頻率88MHz,8KB i-cache/no d-cache;硬盤掛接的EMIF為44MHz,16bit位寬;SDRAM為32bit位寬,運行在88MHz下;硬盤為4 200轉,20GB;系統采用μCLinux 2.4.18。

測試采用發起read( )用戶讀操作進行相應的測試。其中每個測試采用不同大小的buffer來觀察實際優化前/后的訪問速率比較。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在采用buffer為8KB進行文件讀時,可以取得超過50%以上的訪問性能的提升。同時在這種測試條件下,也獲得了最好的讀性能,達到2MB/s以上的測試性能。這個讀性能基本上已可以滿足很多多媒體系統所需要的數據流要求。

同時在這種優化策略下,應用系統可以有針對性地優化應用程序中的各種讀操作。建議采用4KB或者8KB的buffer,使系統運行在最佳的狀態。

本文仔細分析了Linux的FAT32實現中讀操作的具體實現過程,針對FAT32系統實現的缺陷,提出了多種優化策略,并在某一個嵌入式設備中進行具體的優化和測試,取得了一定的性能提升。最后給出了對應用程序設計的建議。

文件系統優化是一個非常深奧的課題,尤其是嵌入式系統的文件系統設計,針對不同的應用,應有不同的優化目標。本文介紹了初步的優化方法,在某一個具體的嵌入式設備上進行相應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linux操作系統文章專題:linux操作系統詳解(linux不再難懂)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關鍵詞: 文件系統 Linux FAT32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