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光電顯示 > 設計應用 > OLED的關鍵零組件及材料

OLED的關鍵零組件及材料

作者: 時間:2011-11-02 來源:網絡 收藏

對于有機電致發光器件,我們可按發光材料將其分為兩種:小分子和高分子(也可稱為PLED)。它們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器件的制備工藝不同:小分子器件主要采用真空熱蒸發工藝,高分子器件則采用旋轉涂覆或噴墨工藝。目前國際上與有關的專利已經超過1400份,其中最基本的專利有3項。小分子OLED的基本專利由美國Kodak公司所有,高分子OLED專利由英國CDT (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和美國Uniax公司擁有。表1是兩類有機發光材料的比較。

有機小分子材料以金屬鰲合物和稀土配合物為代表。1987年Tang C W首先采用此種化合物Alq3實現較高效率的有機電致發光器件。常見的此類物質有:Alq3, Al mqs , Zn( 5 Fa) 2, Be Bq2等。此類發光物質的缺點是制作過程中難分離。其它性能比較優越的發光薄膜材料有Perylene , Aromaticdiamine , TAD, TAP,T AZ,TPA, TPB, TPD, TPP等。
人們發現小分子有機發光器件穩定性差,而聚合物結構與性能都很穩定。若要得到高亮度、高效率,通常要采用帶有載流子輸運層的多層結構。以前都采用小分子材料作為輸運層,由于小分子材料容易重結晶或與發光層物質形成電荷轉移絡合物和激發態聚集導致性能下降,而聚合物則能克服上述缺點,因此,人們逐漸把注意力轉到聚合物上。

1990年,英國劍橋大學的Friend與Burroughes等人用共扼聚合物PPV實現了電致發光。共軛聚合物是有機半導體,從原理上講,這種材料比無機半導體更易于處理和制造,電荷輸運與量子效率也不遜色。有機高分子材料主要包括聚乙炔、聚噻吩及其衍生物的有機共軛聚合物。近年來,人們發現在發光與其它性能都比較優良的聚合物中,電致發光薄膜材料有PBD,PBP,PRL,PMMA,PPV, P VCZ等。

在國外OLED產品中,投入小分子OLED產品的多為日商及臺灣廠商;而投入高分子OLED產品的則以歐美廠商居多。據統計全球已有約85家廠商投入研發,其中60家以上廠商都采用小分子OLED材料系統為主,只有25家左右廠商采用高分子OLED材料系統。

OLED的關鍵元件包括ITO導電玻璃、小分子有機材料、封裝相關材料、高純度金屬材料、低溫多晶矽TFT技術及驅動IC。以材料需求面來說,TFT-LCD需要玻璃基板、背光板、偏光板、彩色濾光片及液晶材料等,總計加起來的面板厚度約近1公分左右,但OLED的材料則僅包括1片約1.3mm的玻璃基板以及小于0.3mm的高純度金屬材料及ITO導電玻璃等,合計總厚度小于2mm,二相比較下,OLED的面板厚度僅約TFT LCD的10~20%,因此OLED不但比TFT LCD減少許多材料,也因此降低了生產成本,此外由于OLED與TFT LCD的發光源不同,因此也設有視角上的顧慮。

目前在OLED的二大技術體系中,低分子OLED技術為日本掌握,而高分子的PLED的技術及專利則由英國的科技公司CDT的掌握,臺灣瀚立光電則是首家引進CDT技術的合作企業。OLED所使用的玻璃基板厚度略大于1mm,加上驅動IC以及玻璃保護層,厚度也僅約2mm左右,比一般LCD的厚度減少許多,而且PLED的驅動電壓僅3-5伏特,反應時間也幾乎為即時,符合動態影像的顯示需求,另外,PLED不需經過薄膜制程,故投資成本較低,量產后的平均成本不到TFT LCD的一半,但PLED的商品低制程仍有技術瓶頸存在,即PLED在產品的彩色化上仍有困難。相對PLED,低分子OLED則較易彩色化,然而OLED因驅動電壓較高,能量的使用效益也較差,產出率也較低,但是制程控制則較穩定且容易。由于低分子OLED的投資額相對比PLED高,也使得平均成本比PLED高,業界普遍認為未來OLED將朝高單價、高附加價的產品發展,PLED則是定位在量大、單價低的產品上。

在主要的及材料上,臺灣錸德在導電玻璃上已有所突破,國碩也和材料合作進行研發;小分子有機材料方面,國內目前永信藥品也與材料所合作開發;金屬材料也是由材料所研發,另外目前全球擁有低溫晶矽TFT技術的公司不多,而臺灣工研院電子所即是其中之一,對臺灣在OLED的發展上也提供了不少的助力,因此臺灣未來在OLED產業上的發展值得密切留意。以臺灣目前投入的企業進度來看,錸德可能是腳步最快的業者,錸德于99年完成有機EL面板的實驗室技術研發,并建立了玻璃基板尺寸400*400mm的生產線,是全球首家采用全自動生產線的廠商,4月起第一條OLED產線將進入量產階段,并將于10月開始架設第二條全彩的有機EL生產線,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沒有廠商專事生產有機EL使用的ITO導電玻璃,包括PIONEER、PHILIPS等皆以自給自用,錸德成功開發出有機EL用ITO導電玻璃后,對搶占有機EL領先地位具有關鍵性意義,加上錸德擁有全球第一條全自動化生產線,錸德今年有機會拿下全球第一的寶座;精碟投入OLED的研發也有2年,試產線預計在8月底完成,明年初即可量產;國碩亦與工研院合作跨入OLED產業,預估明年亦可開始量產單色OLED,2年后則將生產多彩OLED;另外以國聯光電為主體投資成立的聯宗光電科技也已掌握到OLED完整的制程量產技術,已設立試制工廠,產品品質亦相當令人滿意;勝華轉投資的勝園科技由于自美系廠商獨家移轉的OLED制造技術,預計明年第二季亦可進入量產。

OLED目前雖只能開發單彩小規格的顯示器,主要應用在車用型顯示器,行動電話游戲機、PDA、Handled- PC,但未來在高解析度的全彩化小尺寸顯示器開發成功后,則更可應用在攝影機、數碼相機、SMARTPHONE等。另外,據Stanford Resources估計,OLED將在2005年產值將突破7.15億美元,OLED未來市場的成長相當值得期待。反之,由于OLED的迅速崛起,競逐中小尺寸顯示器的應用市場,因此在未來數年間,中小尺寸的TN/STN產業將面臨重大沖擊。



關鍵詞: OLED 關鍵零組件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