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單片機的低功耗主動式RFID標簽設計
引言
射頻識別(RFID)技術近年來在國內外得到了迅速發展。對于需要電池供電的便攜式系統,功耗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將具體闡述基于MSP430F2012和CC1100低功耗設計理念的雙向主動式標簽的軟硬件實現方法。
低功耗設計
低功耗概述
功耗基本定義為能量消耗的速率,可分為瞬態功耗和平均功耗兩類。兩者意義不同,有不同的應用背景和優化策略,通常被籠統地概括為低功耗設計。實際研究中可根據不同情況區分為:
(1)瞬態功耗優化:目標是降低峰值功耗,解決電路可靠性問題。
(2)平均功耗優化:目標是降低給定時間內的能量消耗,主要針對電池供電的便攜電子設備,以延長電池壽命或減輕設備重量。
功耗的物理來源
芯片電路的功耗主要來自兩方面:動態功耗和靜態功耗。動態功耗主要是電容的充放電和短路電流。靜態功耗主要是漏電流,包括PN結反向電流和亞閾值電流,以及穿透電流。如果工作時序及軟件算法設計有缺陷,會降低系統工作效率、延長工作時間,也會直接增加系統能量的消耗。
低功耗設計策略
算法級功耗優化:在電路設計的開始,就要進行算法的選擇,應該盡量選擇功耗效率高的算法。首先,從實現算法所需邏輯的大小來看,算法中操作的數目、所需要的帶寬、存儲操作、端口操作越少,此算法應用到的電路功耗越低。在實際的設計中,需要按照應用的要求進行總體性能和功耗的均衡。同時,算法中需要的協處理必須考慮,算法所需的協處理越簡單、協作模塊越少、實現算法所需要的功耗就越小。此外,算法中臨時變量少、臨時變量有效的時間短、循環的合理運用都會降低算法所需的功耗。
系統級功耗設計與管理:系統級的功耗管理主要是動態功耗管理。通常的做法是處于空閑狀態的時候,運作于睡眠狀態,只有部分設備處于工作之中;當產生一個中斷時,由這個中斷喚醒其它設備。實際上,這一部分需要硬件的支持,如:電源系統的低功耗技術;系統軟硬件的劃分,在于決定哪些功能模塊由軟件來實現功耗較小,哪些功能模塊由硬件實現功耗較小;低功耗處理器的選擇。
系統硬件設計
綜合考慮系統功耗來源與低功耗設計策略,硬件設計選擇具有低功耗特性的單片機及射頻收發芯片,并盡量簡化電路減少功耗開支。
主要芯片的選擇
MSP430系列單片機的結構完全以系統低功耗運行為核心,電源采用1.8~3.6V 低電壓,活動模式耗電250μA/MIPS,RAM數據保持方式下耗電僅0.1μA。由于系統在90%以上的時間內都是處于休眠或低功耗狀態,因此漏電流成為影響系統功耗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其I/O輸入端口的漏電流最大僅為50nA。加上有獨特的時鐘系統設計,包括兩個不同的時鐘系統:基本時鐘系統和鎖頻環(FLL和FLL+)時鐘系統或DCO數字震蕩器時鐘系統。由時鐘系統產生CPU和各功能模塊所需的時鐘,并且這些時鐘可以在指令的控制下打開或關閉,從而實現對總體功耗的控制。由于系統運行時使用的模塊不同,即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芯片的功耗會有明顯的差別。在系統中共有一種活動模式(AM)和五種低功耗模式(LPM0~LPM4)。另外,MSP430系列單片機采用矢量中斷,支持十多個中斷源,并可以任意嵌套。用中斷請求把CPU喚醒只需要6μs,通過合理編程,既可以降低系統功耗,又可以對外部請求做出快速響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