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纖通信面臨全面升級
——
隨著FTTH技術的蓬勃發展,應用在核心網、城域網等骨干網絡的光通信技術也面臨升級的挑戰。當前,一個覆蓋光網絡各個環節的“光進銅退”的全光網絡發展前景已經日益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核心網向ASON演進
隨著IP業務成為網絡的主要業務量后,對網絡帶寬的動態分配要求將越來越迫切,網絡最終需要實時動態配置能力,即智能光交換能力,傳統的靜態交叉連接型OXC將升級為動態交換型智能光交換機,于是一種能夠自動完成光網絡連接的新型網絡概念——自動交換光網絡(A-SON)技術,應運而生。
ASON所帶來的主要好處有:簡化了網絡結構和節點結構,允許將網絡資源動態分配給路由,優化了網絡資源分配,提高了帶寬利用率,降低了建網初始成本,縮短了業務層升級擴容時間,間接增加了業務層節點的流量負荷;簡化了運行,實現了規劃、業務指配和維護的自動化,降低了運維成本,避免了資源擱淺;光層的快速業務恢復能力;快速的業務提供和拓展;減少了運行支持系統軟件的需要,減少了人工出錯機會;可以引入新的波長業務,諸如按需帶寬業務(BOD)、分級的帶寬業務、動態波長分配租用業務、光層虛擬專用網(OVPN)等等。
總體上看,就傳送面來說,ASON的OEO硬件交換平臺已經完全成熟商用,大規模OOO交換平臺的可靠性還有待實際考驗,帶寬顆粒大,容量需求也不足。從控制面看,標準已基本成熟。UNI1.0完全成熟,已實現多廠家互通,UNI2.0的通用部分和RSVP信令部分業已完成;I-NII無需標準化;E-NNI1.0版本目標是實現同一運營商內多廠家環境的組網,目前比較成熟的是信令部分,路由部分即將完成,自動發現部分更晚一些。從管理面看,由于控制面的引入,ASON的網管功能弱化,部分功能移交給控制面完成,有利于多廠家網管互通,估計不會成為制約ASON應用的主要因素。
我國過去十幾年,光纖通信的發展一直是以點到點的鏈路容量的擴展為主線的。近幾年來,隨著高度動態的IP業務的持續高速發展和專線業務的穩步發展,以及網絡容量的相對寬余和競爭的加劇,傳送網向動態聯網的ASON的發展已經被提到日程上來,建設一個大容量的高度靈活、動態、可靠的傳送網已經成為我國傳送網轉型的關鍵和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城域網:三大技術交相輝映
核心網問題解決后,城域接入網正成為全網的帶寬和業務提供瓶頸,也將成為最大的市場機遇。拓展城域網可以有多種技術手段,但最基本的是兩類:一是改進以太網,并擴展至公用城域網。二是強化SDH,擴展至網絡邊緣并支持數據業務——建立多業務傳送平臺(MSTP)。當前,由于基于SDH的MSTP技術成熟、兼容龐大的現有SDH基礎設施,特別是采用了GFP、LCAS、RPR和MPLS等新技術新標準后,已經能夠靈活有效地支持各種數據業務,增強了業務拓展能力,降低了網絡成本和投資風險,有助于實現從電路交換網向分組網的過渡和最終向融合網方向發展,在中近期將成為主導的城域網技術。然而,由于在城域網領域面臨以太網的競爭壓力,迫使MSTP在降低設備成本和提高業務提供靈活性上繼續改進。重要的趨勢之一是結合MPLS,使MSTP和MPLS能互相依托,共同向網絡邊緣擴展,從而可以充分利用MPLS靈活跨域支持數據聯網的一系列優點。
同時,以太網是一種十分簡單的標準技術,具有廣泛的軟硬件支持,成本低,擴展性很好。因此,將以太網擴展至城域網可以迅速經濟地提供用戶所需的高速數據傳送和應用業務。近來,電信級以太網的發展很快,已能提供多種業務,具有一定的QoS能力和網管能力,具備較高的生存性,不少技術已能提供50ms的快速保護倒換時間,有些技術還采用了數字包封器,利用前向糾錯(FEC)和同步技術來改進系統性能,延伸傳輸距離。各種標準化組織和廠家開發了很多新型電信級以太網技術,諸如彈性分組環(RPR)、多業務環(MSR)、MACinMAC封裝、以太網環保護(ERP)、虛擬專用局域網業務(VPLS)等等。隨著網絡中IP、以太網業務量的日益增加以及基于以太網技術的新型解決方案的不斷出現,電信級以太網多業務平臺在城域網中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多。
隨著技術的進展和業務的發展,WDM技術正從長途傳輸領域向城域網領域擴展。為了進一步降低城域WDM多業務平臺的成本,粗波分復用(CWDM)技術應運而生。這種系統的典型波長組合有三種,即4、8和16個,波長通路間隔達20nm之寬,濾波器通帶寬度約13nm,允許波長漂移6.5nm,大大降低了對激光器的要求。此外,由于CWDM系統對激光器的波長精度要求很低,激光器模塊的總成本可以減少三分之二。從總體上看,對于光纖資源短缺的城域網或者大型城域網的核心層乃至未來的匯聚和接入層面,城域WDM多業務平臺都將是一種有長期技術壽命的通用解決方案。CWDM多業務平臺則最適合城域匯聚和接入網部分以及企業局域網的延伸和存儲網等短距離應用。
接入網:寬帶PON風頭正勁
隨著光纖在長途網、城域網乃至接入網主干段的大量應用,光纖接入網正越來越受到運營商、設備商甚至是政府的重視。特別是作為光纖接入最有發展前景的寬帶PON技術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這里所說的寬帶PON技術,是指基于以太網技術的EPON技術和具有吉比特傳送能力的GPON技術。曾經風云一時的APON由于技術復雜、設備價格高,加之ATM網絡在市場的萎縮,很難在將來的光纖接入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目前EPON技術較為成熟,在國內外已有較多的廠商推出了EPON解決方案,并在國內開展試驗和獲得了少量應用。GPON技術雖然是運營商所企盼的能高效綜合各種業務的光纖接入技術,但其價格問題仍是運營商對這項技術感到困惑的關鍵要素,甚至有人認為,對于純數據業務的接入而言,選擇簡單、經濟的EPON就足夠了。EPON、GEPON的主要缺點是效率低和難以支持以太網以外的業務。前者是由于采用8B、10B的線路編碼,引入20%的帶寬損失,再加上其他開銷,可用負荷僅50%左右,而APON和GPON都采用NRZ擾碼為線路碼,沒有帶寬損失。再加上承載層效率、傳輸匯聚層效率、業務適配效率等原因,使EPON、GEPON總的傳輸效率很低,大約僅為GPON的一半。
從技術角度看,GPON是BPON的繼承和發展。GPON繼承了BPON的很多基本特點,例如兩者都使用同樣的OLT核心技術,使用同樣的物理光纖設施和光功率預算等。另一方面,GPON采用了一些最新的技術成果,除了最重要的GFP封裝外,還包括前向糾錯等新技術。從提供的業務看,GPON不僅可以提供10Mbit/s、100Mbit/s、1Gbit/s的業務,而且可以提供VLAN業務和語音業務。總的看,GPON速率可達2.4Gbit/s;具有通用的映射格式,可適應任何新老業務;具有豐富的OAM&P功能;對各種業務均有很高的傳輸效率,即便對于TDM業務也能靈活、高效、低開銷傳送。GPON可以幫助運營商完成從傳統TDM語音電路向全IP網絡的平滑過渡,在運營商從傳統話音業務全面向寬帶多媒體業務的轉型中將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姚傳富 人民郵電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