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軟件開發百花齊放
中國MCU正進入自2011年以來開始的快速發展階段。有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MCU市場營業收入已經達到35.3億美元,略高于2011年的34.9億美元。到2016年,中國MCU市場將達到49.5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7.3%。這其中以ARM核為代表的32位MCU成長最快,同時嵌入式物聯網設備應用的MCU也在迅速增加,這為MCU軟件開發平臺提出了新的要求。
開發平臺呈現新趨勢
開發工具集成了軟件中間件,隨著MCU應用軟件需求的增加,除了編譯、調試和集成開發環境外,開發工具還包含了RTOS(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文件系統、TCP/IP、USB和GUI等軟件中間件的支持,比如ARM keil 工具一直以來在不斷豐富自己的軟件庫,如新增USB和CAN總線協議等。目前ARM工具全面捆綁在MCU市場頗具影響力的μC/OS RTOS,并以開發者坐席方式銷售和授權,大大降低了用戶使用μC/OS的費用。
目前開發工具還增加了軟件工程、代碼分析和軟件測試特性。嵌入式軟件代碼量和復雜性不斷增加,以汽車電子和航空航天為代表的電子系統的許多關鍵部件也多基于MCU設計而成,MCU軟件開發也正面臨著復雜性和可靠性的挑戰。Atollic TrueSTUDIO開發工具,既有針對MCU優化的編譯、調試和集成開發環境,還有內置的復雜性管理功能,它可以減少開發者的負擔,以保持代碼重用。并且,它還提供包括軟件測試、MISRA C檢查和軟件度量功能,擁有動態代碼分析和自動化測試等工具。
嵌入式與移動互聯網開發融合
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互聯網App(應用軟件)已經迎來發展的高潮。我們知道,基于Android和IOS的應用軟件是使用了Java和Object C(類似C++)編程語言,而MCU開發語言目前還主要是C語言。隨著基于MCU物聯網設備日益成熟和普及,MCU端的開發將與智能手機和云計算開發融合在一起,采用統一的編程語言和接口的需求將逐漸提到日程上來,以Java和C++為代表的面向對象的技術無疑將是最好的選擇。比較其他的互聯網編程語言(比如Python、Ruby、Javascript等),它們便于與C代碼融合和過渡。
ST公司2012年推出的STM32Java 是一套在STM32 MCU上開發和運行Java 應用的完整解決方案,用戶花費不多就可以獲得全套開發工具、1年的技術支持和在STM32特定芯片的使用授權。Oracle公司收購Sun獲得了Java知識產權后,也在不斷針對MCU優化其Java技術,推出了Java ME Embedded版本,它可以運行在Cortex M3 MCU上。針對物聯網應用的服務器端,Oracle還提供了Java Embedded Suite,這樣兩端的應用都可以基于Orcale架構進行開發,充分發揮了Orcale在數據中心的優勢。
總之,嵌入式系統因為其自生與產品高度融合性和產品持久性,使得MCU軟件開發還將繼續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形式。一方面,傳統以基于C語言的MCU裸機開發依然還是主流,但是代碼復雜性日益增加,對于開發工具代碼分析和測試的需求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隨著無線互聯需求增加,包括無線網絡協議在內的軟件庫需求已經顯現。Java開發平臺將在無線互聯的消費電子產品這樣的垂直市場試水,然后逐漸延伸到相關行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