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的圖書館安全認證協議設計
2)圖書的狀態變化具有周期性。每本圖書從在館典藏狀態開始,經外借狀態再回到在館典藏狀態,周而復始,循環變化。
3)圖書管理需要對圖書進行實時跟蹤、狀態定位以及統計分析。分析圖書的使用狀況及利用率。目前,還沒有針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管理中RFID安全機制的深入研究成果。本文的重點是針對圖書館文獻資源管理中的各種主要流程,分析設計出對RFID標簽認證識別的安全認證協議,保證只有授權用戶才能夠識別特定標簽,同時攻擊者無法對這些標簽進行跟蹤。
3 圖書館RFID安全需求建模
設計RFID安全認證協議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需要定義RFID 系統的安全模型。安全模型又與系統的實際應用場景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設計圖書館RFID系統安全認證協議之前,首先要詳細分析圖書館RFID系統的應用模型、主要的安全威脅以及系統的安全需求等問題。
3.1圖書館RFID系統模型
通常情況下,圖書館RFID 系統有標簽、讀寫器和后臺數據庫三部分組成。由于讀寫器和后臺數據庫之間是安全信道,所以,我們在設計安全協議時,把這兩部分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因此,主要關心讀寫器和標簽兩部分。對于標簽,我們假設既有鑒定合法的標簽,也有惡意的標簽。而讀寫器主要有四類:標簽轉換器、排架器、自助借還機和安全檢測門。標簽轉換器主要用于實現從條碼到RFID 的快速轉換,負責相關信息的寫入操作。排架器通過對圖書RFID標簽進行掃描,結合層位標簽進行定位盤點,需要獲取的信息量較少。自助借還機對RFID 實施掃描,對圖書進行借還處理,還需要連接訪問后臺數據庫。安全檢測門對圖書進行識別,判定圖書是否處于借閱狀態。
在圖書館中使用的RFID標簽主要是工作頻率為1 3.56MHZ的被動式標簽。這種標簽存儲容量小,只能存儲書名、書架號等少量圖書信息;同時標簽的計算能力也很弱,只能進行兩個數比較大小、執行hash散列、產生隨機數、檢索自身的信息等簡單功能,這些功能在Class 1 Generation 2標準的標簽上容易實現。
3.2主要的安全威脅
結合圖書館RFID 系統應用模型的特征,可以做出以下重要假設:
假設:在圖書館內部發生的讀寫器與標簽之間的通信是安全的,可以采用明文傳輸;在圖書館外的通信存在安全威脅,需要采用保密和鑒別措施。
在此安全性假設的基礎上,圖書館RFID 系統所面臨的安全威脅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攻擊者作為一個正常的讀寫器具有掃描標簽的能力。
2)攻擊者具有克隆標簽的能力,即改寫標簽的內容。
3.3協議安全性要求
本文提出的RFID 安全認證協議是基于一個狀態鎖(Lock)的實現通信保密(Privacy)與身份鑒別(Authentication)的認證協議: Privacy an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based on a Lock,簡記PA-Lock協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