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通道TD-LTE系統研究
如前所述,在LTE系統中對系統的時延情況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
●顯著降低控制面時延:100ms:LTE_Idle→LTE_Active;50ms:Dormant→Active 50ms。
●用戶面時延:定義為UE或RAN邊緣節點IP層包數據至RAN邊緣節點或UE IP層包數據的單項傳輸時間。
●需求:5ms(無負載IP包的情況下,需要后續補充定義)。
為了滿足如上要求,除空中接口無線幀長度的變化和TTI等變化以縮短空中接口的延遲之外,還需要對網絡結構進行演進,盡量減少多余節點,從而減少網絡中的傳輸時延。但不管結構如何演變,無線接入網與核心網仍然遵循各自發展的原則,空中接口終止在無線接入網中。因此,無線接入網與核心網的邏輯關系仍然存在,無線接入網與核心網的接口也依然明晰。
基于上述背景,LTE系統在基本技術上一開始就選擇了OFDM,MIMO和智能天線等技術作為基本物理層技術并且保留了FDD和TDD兩種制式的LTE技術。下面我們就這兩種制式的一些共性和差異作進一步的分析。
2 相同條件下FDD與TDD頻譜效率相當
LTE FDD與LTE TDD(即TD-LTE)系統基本幀結構差異本文不作分析。就基本幀結構而言,TDD系統保留了從TD-SCDMA系統設計而來的3個特殊時隙,并且為了適應無線幀的融合,還設計了不同的上/下行時隙配比和特殊時隙的不同符號數配比。就頻譜效率而言,通過我們的仿真結果可以表明,兩者基本相當。
仿真條件:
●網絡模型:19X3。
●頻段及載波帶寬2GHz,BW 20MHz。
●傳播環境:Urban Macro。
●鏈路模型:SCM-E,3km/h。
●基站發射功率:PBS_max :46dBm。
●TDD配置:TDD UL:DL,2:2;Special Frame:10:2:2。
●終端發射功率:PUE_Max:23Bm。
●終端高度:1.5m。
●下行:Scheme: rank1/rank2自適應調整;No Power Control。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