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流型開關電源中的UC3842電壓反饋電路
輸出電壓Vo經兩電阻分壓后作為采樣信號,輸入UC3842腳2(誤差放大器的反向輸入端)。如圖2.
這種電路的優點是采樣電路簡單,缺點是輸入電壓和輸出電壓必須共地,不能做到電氣隔離。勢必引起電源布線的困難,而且電源工作在高頻開關狀態,容易引起電磁干擾,必然帶來電路設計的困難,所以這種方法很少使用。
3.2 輔助電源輸出電壓分壓作為誤差放大器的輸入
單端反激式變壓器T的輔助繞組上產生的感應電壓隨著輸出電壓升高而升高,該電壓經過整流、濾波和穩壓網絡后得到一直流電壓,給UC3842供電。同時該電壓經兩電阻分壓后作為采樣電壓,送入UC3842的腳2.
當UC3842啟動后,若反饋繞組不能提供足夠的UF,電路就會不停地起動 ,出現打嗝現象。另外,根據經驗,若UF大于17.5V時, 也會引起UC3842工作異常,導致輸出脈沖占空比變小,輸出電壓變低。故而反饋繞組匝數的選取及其纏繞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可按13~15V設計,使 UC3842正常工作時,7腳的電壓維持 在13V左右。
這種電路的優點是采樣電路簡單,副邊繞組、原邊繞組和輔助繞組之間沒有任何的電氣通路,容易布線。缺點是并非從副邊繞組直接得到采樣電壓,穩壓效果不好,實驗中發現,當電源的負載變化較大時,基本上不能實現穩壓。該電路適用于針對某種固定負載的情況。
3.3 采用線性光耦改變誤差放大器的輸入誤差電壓
如圖3所示,該開關電源的電壓采樣電路有兩路:一是輔助繞組的電壓經 D1,D2,C1,C2,C3,R9組成的整流、濾波和穩壓后得到16V的直流電壓給UC3842供電,另外,該電壓經R2及R4分壓后得到一采樣電壓,該路采樣電壓主要反映了直流母線電壓的變化;另一路是光電耦合器、三端可調穩壓管Z 和R4,R5,R6,R7,R8組成的電壓采樣電路,該路電壓反映了輸出電壓的變化;當輸出電壓升高時,經電阻R7及R8分壓后輸入Z的參考電壓也升高,穩壓管的穩壓值升高,流過光耦中發光二極管的電流減小,流過光耦中的光電三極管的電流也相應的減小,誤差放大器的輸入反饋電壓降低,導致UC3842腳6 輸出驅動信號的占空比變小,于是輸出電壓下降,達到穩壓的目的。
該電路因為采用了光電耦合器,實現了輸出和輸入的隔離,弱電和強電的隔離,減少了電磁干擾,抗干擾能力較強,而且是對輸出電壓采樣,有很好的穩壓性能。缺點是外接元器件增多,增加了布線的困難,增加了電源的成本。
3.4 采用光耦和電壓基準進行反饋控制的電路
為了滿足負載變化較大時的供電要求。提高輸出電壓的穩定度,設計了一種從副邊繞組輸出端取樣進行反饋控制的電路。電路如圖4所示:電壓采樣及反饋電路由光耦PC8I7、TL431及與之相連的阻容網絡構成。其控制原理如下:輸出電壓經RIJ、R?分壓后得到采樣電壓,此采樣電壓與TL431提供的 2.5 V參考電壓進行比較。當輸出電壓正常(5 V)時,采樣電壓與TL431提供的2.5V參考電壓相等,則TL431的K極電位不變。流過光耦二極管的電流不變,流過光耦CE的電流不變。 UC3842的腳1電位穩定,輸出驅動的占空比不變,輸出電壓穩定在設定值不變。當輸出5 V電壓因為某種原因偏高時,經分壓電阻RIJ、R?分壓值就會大于2.5 V,則TL431的K極電位下降,流過光耦二極管的電流增大,則流過光耦CE的電流增大。UC3842的腳1電位下降,腳6輸出驅動脈沖的占空比下降,輸出電壓降低,這樣就完成了反饋穩壓的
dc相關文章:dc是什么
雙控開關相關文章:雙控開關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