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核心4大NFC技術規范詳解(一)
1998年,飛利浦、索尼和諾基亞創建了 NFC論壇,宗旨是推動NFC的發展普及和規范化。論壇至今共推出了5大類技術規范:協議技術規范(Protoc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數據交換格式技術規范(Data Exchange FormatTechnical Specification); NFC標簽類型技術規范(NFC Forum Tag Typ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 ; 記錄類型定義技術規范(Record Type Definitionf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參考應用技術規范(Reference Applic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本文將介紹技術開發最核心的前4點規范。
一、協議技術規范
NFC論壇的協議技術規范又包含了3個技術規范,分別為:
1、NFC的邏輯鏈路控制協議技術規范(NFC Logical Link Control Protocol(LLC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定義了 OSI模型第2層的協議,以支持兩個具有NFC功能的設備之間的對等通信。LLCP是一個緊湊的協議,基于業界標準IEEE802.2,旨在支持有限的數據傳輸要求,如小文件傳輸或網絡協議,這反過來又會為應用程序提供可靠的服務環境。NFC的LLCP與ISO IIEC18092標準相比,同樣為對等應用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但前者加強了后者所提供的基本功能,且不會影響原有的NFC應用或芯片組的互操作性。
2、NFC數字協議技術規范:本規范強調了用于NFC設備通信所使用的數字協議,提供了在ISO I IEC 18092和ISO I IEC 14443標準之上的一種實現規范。該規范定義了常見的特征集,這個特征集可以不做進一歩修改就可用于諸如金融服務和公共交通領域的重大NFC技術應用。它還涵蓋了 NFC設備作為發起者、目標、讀寫器和卡仿真器這四種角色所使用的數字接口以及半雙工傳輸的協議。NFC設備間可以使用該規范中給出的位級編碼、比特率、幀格式、協議和命令集等來交換數據并綁定到LLCP協議。
3、NFC活動技術規范:該規范解釋了如何使用NFC數字協議規范與另–個NFC設備或NFC Forum標簽來建立通信協議。參考應用技術規范包括了 NFC論壇連接切換技術標準(NFC Forum Connection Handov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其中定義了使兩個NFC設備使用其他無線通信技術建立連接所使用的結構和交互序列。該規范一方面使開發人員可以選擇交換信息的載體,如兩個NFC手機之間選擇藍牙或WiFi來交換數據;另一方面與NFC兼容的通信設備可以定義在連接建立階段需要在NFC數據交換格式報文中承載的所需的信息。
二、NFC數據交換格式技術規范(NDEF )
NDEF,定義了NFC設備之間以及設備與標簽之間傳輸數據的一種消息封裝格式。該協議認為設備之間傳輸的信息可以封裝成一個NDEF消息,而-個消息可以山多個NDEF記錄構成,如圖所示。
單個NDEF記錄包含了多部頭域和有效載荷域。首部包含了五個標志位(MB,ME,CF,SR,IL)、標簽類型分類TNF、長度可變區域的長度信息、類型識別位、一個可選的記錄標識符(ID)。如表所示。上圖中R1至Rn表示有n個記錄,其中R1的MB位值為1是表示一個消息開始,Rn記錄的ME位為1表示消息結束,中間的記錄這兩位值為0。
MB和ME位:用于標志一個消息相對應的開始和結束的記錄。
CF值為1時,說明存在下一個記錄。
SR定義了負載域(Payload)的長度。0值表示Payload Length域的大小是一個4字節的無符號整數。1值表示一個字節的無符號整數。該標志位用于減少短記錄的內存浪費。
IL為1 ,則需要給出可選ID域以及它的相關長度域的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