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爆發與焦慮
工業物聯網——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3/398113.htm隨著工廠智能化轉型的推進,物聯網作為連接人、機器和設備的關鍵支撐技術正受到企業的高度關注。這種需求在推動物聯網應用落地的同時,也極大的刺激了5G技術的發展。

在工業物聯網中,無線通信是一項關鍵性技術,其中5G作為下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其高速度和低延時的巨大優點,給工業廠商的物聯網方案來很多便利。快速和實時的數據采集,對預測性維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5G的到來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利好。
5G具有廣泛的接入能力,擁有每平方公里連接一百萬臺設備的帶寬,相比于4G的一千臺設備連接量,5G的連接能力要強大得多,加上其更低的延時和更快的速度等特點,勢必會進一步激發工業物聯網的潛在能力。
事實上,行業里對5G在工業物聯網方面的應用給予了很高的期待。之前韓國全球率先商用5G,就是在工業領域進行的落地。
VR社交——人人都是“頭號玩家”
2014年,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虛擬現實技術公司Oculus VR,把虛擬現實(VR)向社交領域應用推向高潮。

然而,被炒得火熱的虛擬現實始終沒有真正爆發,除了技術上還有待開發外,現有網絡也成了硬傷。受制于諸多因素,VR產業進退維谷,成為少數人群的玩具。
眾所周知,VR對于顯示延遲是難以容忍的,對傳輸的容錯性極為敏感。在VR體驗中,VR技術對于圖像的要求非常高,導致相關的圖片以及視頻等素材的“體積”非常大。
目前的移動通信技術還不能達到這樣的高標準傳輸要求。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VR在傳輸方面的屏障被打通,困擾VR技術在移動端應用的問題將會迎刃而解。
所以,一旦5G得以展開,虛擬現實以沉浸式體驗將會把社交推上更高的高度,即便是身處異地,也可以通過虛擬現實場景實現超真實的交互體驗。
智能家居——讓硬件變得“有血有肉”
智能家居依靠互聯網進行數據連接,網絡質量直接關系著智能設備的使用體驗,如果網速跟不上,智能設備必然會頻繁出現卡頓的現象。
5G網絡則可以顯著提升數據傳輸效率,帶給用戶更快捷、優質的人機交互。通過整合更多的物聯智能設備,提供更流暢的多媒體內容,5G為高質量的語音和視頻通話做出更好的保障。

根據統計數據,在全球市場,智能家居產品2018年的出貨量增長了39%,預計到2023年,智能家居全球市場規模將達1550億美元。可以預測,伴隨著5G的到來,智能家居行業將會以倍速前進。
作為一個全新的戰場,國內硬件廠商的爭奪戰也由手機向智能家居延伸,競爭變得白熱化。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聯想在智能物聯產品市場中聲名鵲起。
從2018年實施SIoT戰略轉型到業務布局實現落地,聯想在短短一年內便取得顯著成果,覆蓋了智能家庭、智能辦公、智能移動三大場景,推出了包括聯想智能指紋鎖、聯想智能攝像機、聯想Air無線藍牙音樂耳機等近20款智能物聯終端,一度成為市場熱賣的網紅產品。
區塊鏈——瘋狂之后回歸應用本質
2018年,區塊鏈概念在一陣狂歡之后淪為“一地雞毛”,而隨著5G的到來,這項新技術有望實現真正的產品落地。
事實上,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三個看似不相關的領域與5G有著緊密的聯系——
相關人士表示:5G是傳輸速度及傳輸網絡;物聯網是傳輸媒介,用于連接物體與物體的橋梁;人工智能是對傳輸媒介的數據分析及處理;而區塊鏈則是整個媒介傳輸環境的協調員,可用于處理傳輸速度、傳輸媒介、媒介數據分析及處理之間的關系。
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和5G不可避免的融合,可以形成安全性、互聯性、自主性和高效性的有效組合,從而徹底改變整個通訊信息傳輸環境。
大國之間的博弈
2018年6月13日,3GPP(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宣布5G NR獨立組網標準凍結,5G大戰正式打響。
關于全球5G的發展,業內有這樣一個說法:歐洲強在系統,美國強在芯片,中國強在綜合實力。這種概括不無道理,但似乎還難以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清晰的國際格局。
那么,5G大戰到底孰強孰弱,中美日韓歐到底又是誰占上風呢?
美國:人心不足蛇吞象
一直以來,美國為爭奪5G話語權,對中國的5G進程進行全方位圍堵,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但即便如此,美國的5G發展卻并未取得領先。

上月底,美國第一大運營商Verizon表示,因5G家庭硬件直至2019年下半年才將推出,因此暫停5G部署。
去年12月,美國第二大電信運營商AT&T宣布在全美12個城市推出“5G網絡”,用戶將會在手機上看到5G的標識——“5GE”。然而,這一標識隨后卻被爆出是假5G,是5GEvolution(5G進化)的縮寫。
從整個產業鏈看,美國掌控上游芯片,下游有蘋果、谷歌等終端和互聯網巨頭。但在中游,全球五大通信設備廠商,中國獨占兩席,歐洲有諾基亞和愛立信,韓國有三星,美國無一入圍。
美媒日前爆料,特朗普政府將5G定性為“新軍備競賽”。在這場競賽中,贏家只有一個,成王敗寇。只是,近期發生在美國運營商身上的種種事件,讓美國的5G野心變得越來越尷尬。
作為4G最大的贏家美國,事實上早在2016年就分配了全球第一個5G頻譜,但隨后卻被中、韓等國趕上,這不得不讓人感到意外。
韓國:率先商用,但成績平平
去年12月1日,韓國三大電信供應商推出5G服務,同時在韓國發送首批5G信號,這是新一代移動通信服務在全球首次實現商用。
隨后,韓國最大的電信公司KT董事長黃昌圭語出驚人,聲稱韓國將主導世界5G市場,其在技術上更先進、服務上更周到、基礎設施更完善。并且表示中美日都難以望其項背。

數據表明,韓國的5G網絡覆蓋速度的確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5G網絡建設最快的國家之一,但韓國民眾對5G的滿意度卻是很低的。
根據今年年初的調查,韓國民對5G的關注度大大低于預期,韓媒《MoneyS》將民眾對于5G的冷感,歸咎于現在韓國的5G服務“無用之外,又無法使用”。
可以說,是中美之間的5G之爭讓韓國鉆了一個空子,但整體而言,說韓國已正式進入5G時代未免有點牽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