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人工智能只是噱頭,實為賣云計算?
2016年,“GoogleCloud”開始啟用。從這時開始,谷歌將云計算、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融合成為一體,起名為“CloudAI&ML”。在DianeGreene的計劃圖中,谷歌的所有技術都應該為云計算服務。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902/397732.htm憑借數據分析處理能力,云計算服務商就可以推動更多存儲、計算等服務的售賣,甚至是增值應用的銷售。但這一次,DianeGreene碰壁了。
微軟就是這么做的。CEO納德拉(SatyaNadella)將“移動為先,云為先”轉化為“智能云和智能邊緣計算”。截至6月30日的2018財年,智能云業務營收同比增長了23%。納德拉在財報中稱,對智能云的早期投資正在獲得回報。
與此同時,亞馬遜雖然并未直言智能云,但2018年底,這家公司推出了自研的云服務器芯片,以及用于云端人工智能推理芯片。不過,這款芯片要在2019年底才能上市,而且是通過云業務的模式提供。
市場機構SynergyResearch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谷歌云基礎設施服務的市場份額只有7%,遠低于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甚至不如云轉型不利的IBM。在一些第三方機構如Gartner的統計中,憑借中國本土市場優勢逐步向海外擴張的阿里云也在超越谷歌。
2018年11月,谷歌宣布DianeGreene將在2019年1月離職。
云計算市場中,谷歌還有機會嗎?
這并不意味著谷歌沒有出路。谷歌CEOSundarPichai曾多次對外表示,谷歌未來的成功將基于人工智能。也就是說,DeepMind這些早期投資,最終仍將需要支持Alphabet核心業務發展,也就是谷歌。
2018年10月,英國公司注冊署披露的一份文件顯示,DeepMind在2017財年稅前虧損高達2.81億英鎊,同比增長123%。與此同時,該公司營收僅為5440萬英鎊,而且來源是通過技術幫助母公司提高數據中心智能系統的效能等服務。
DeepMind在游戲方面的研究并沒有直接對應商業的前景,但是它一些其他研究成果開始逐步為谷歌所使用。2016年10月,谷歌宣布在智能助手里使用了DeepMind的模型WaveNet,使得機器的發音更接近于真人。
從AlphaGo到AlphaStar,人工智能技術本身不斷提升,這也將給谷歌打開新的業務機會。第三方機構Forrester分析師戴鯤表示,憑借簡化云原生應用開發與運維過程,致力于開源技術生態,以及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能力等優勢,谷歌云仍存在機會。
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出門問問CEO李志飛表示,短期內谷歌雖然在市場份額上落后于對手,但技術驅動的谷歌會有更多的貢獻。李志飛曾在谷歌工作。
事實上,DianeGreene任職期間,谷歌贏得了包括蘋果、Paypal等大公司的公有云訂單,而這些成績并不為外人所熟知。谷歌也在為那些尋求第二供應商的企業提供服務,這包括亞馬遜的客戶Salesforce和紐約時報。
德意志銀行分析報告顯示,其預測谷歌的云業務收入2018年將達到90億美元,同比增長30%。一位不看好谷歌國內市場的投資者告訴記者,人工智能技術將為谷歌的營收帶來新的變化,原因是目前組織架構仍在調整。
據了解,谷歌系的高層已經開始接受DeepMind研發。OriolVinyals參與了AlphaStar的項目,而他此前是谷歌大腦的團隊成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