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inux與ucos區別
uclinux的進程調度沿用了linux的傳統,系統每隔一定時間掛起進程,同時系統產生快速和周期性的時鐘計時中斷,并通過調度函數(定時器處理函數)決定進程什么時候擁有它的時間片。然后進行相關進程切換,這是通過父進程調用fork函數生成子進程來實現的。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808/388130.htmuclinux系統fork調用完成后,要么子進程代替父進程執行(此時父進程已經sleep),直到子進程調用exit退出;要么調用exec執行一個新的進程,這個時候產生可執行文件的加載,即使這個進程只是父進程的拷貝,這個過程也不可避免。當子進程執行exit或exec后,子進程使用wakeup把父進程喚醒,使父進程繼續往下執行。
uclinux由于沒有mmu管理存儲器,其對內存的訪問是直接的,所有程序中訪問的地址都是實際的物理地址。操作系統隊內存空間沒有保護,各個進程實際上共享一個運行空間。這就需要實現多進程時進行數據保護,也導致了用戶程序使用的空間可能占用到系統內核空間,這些問題在編程時都需要多加注意,否則容易導致系統崩潰。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知,uc/os內核是針對實時系統的要求設計實現的,相對簡單,可以滿足較高的實時性要求。而uclinux則在結構上繼承了標準linux的多任務實現方式,僅針對嵌入式處理器特點進行改良。其要實現實時性效果則需要使系統在實時內核的控制下運行,rt-linux就是可以實現這一個功能的一種實時內核。
文件系統
所謂文件系統是指負責存取和管理文件信息的機構,也可以說是負責文件的建立、撤銷、組織、讀寫、修改、復制及對文件管理所需要的資源(如目錄表、存儲介質等)實施管理的軟件部分。
uc/os是面向中小型嵌入式系統的,如果包含全部功能(信號量、消息郵箱、消息隊列及相關函數),編譯后的uc/os內核僅有6~10kb,所以系統本身并沒有對文件系統的支持。但是uc/os具有良好的擴展性能,如果需要的話也可自行加入文件系統的內容。
uclinux則是繼承了linux完善的文件系統性能。其采用的是romfs文件系統,這種文件系統相對于一般的ext2文件系統要求更少的空間。空間的節約來自于兩個方面,首先內核支持romfs文件系統比支持ext2文件系統需要更少的代碼,其次romfs文件系統相對簡單,在建立文件系統超級塊(superblock)需要更少的存儲空間。romfs文件系統不支持動態擦寫保存,對于系統需要動態保存的數據采用虛擬ram盤的方法進行處理(ram盤將采用ext2文件系統)。
uclinux還繼承了linux網絡操作系統的優勢,可以很方便的支持網絡文件系統且內嵌tcp/ip協議,這為uclinux開發網絡接入設備提供了便利。
由兩種操作系統對文件系統的支持可知,在復雜的需要較多文件處理的嵌入式系統中uclinux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uc/os則主要適合一些控制系統。

操作系統的移植
嵌入式操作系統移植的目的是指使操作系統能在某個微處理器或微控制器上運行。UC/OS和uClinux都是源碼公開的操作系統,且其結構化設計便于把與處理器相關的部分分離出來,所以被移植到新的處理器上是可能的。以下對兩種系統的移植分別予以說明。
(1)uC/OS的移植
要移植uC/OS,目標處理器必須滿足以下要求:
處理器的C編譯器能產生可重入代碼,且用C語言就可以打開和關閉中斷;
*處理器支持中斷,并能產生定時中斷;
*處理器支持足夠的RAM(幾KB),作為多任務環境下的任務堆棧;
*處理器有將堆棧指針和其它CPU寄存器讀出和存儲到堆棧或內存中的指令。
在理解了處理器和C編譯器的技術細節后,uC/OS的移植只需要修改與處理器相關的代碼就可以了。具體有如下內容:
*OS_CPU.H中需要設置一個常量來標識堆棧增長方向;
*OS_CPU.H中需要聲明幾個用于開關中斷和任務切換的宏;
*OS_CPU.H中需要針對具體處理器的字長重新定義一系列數據類型;
*OS_CPU_A.ASM需要改寫4個匯編語言的函數;
*OS_CPU_C.C需要用C語言編寫6個簡單函數;
*修改主頭文件INCLUDE.H,將上面的三個文件和其它的頭文件加入。
(2)uClinux的移植其實,
uClinux是Linux針對嵌入式系統的一種改良,其結構比較復雜;相對uC/OS,uClinux的移植也復雜得多。一般而言,要移植uClinux,目標處理器除了應滿足上述uC/OS應滿足的條件外,還需要具有足夠容量(幾百KB以上)外部ROM和RAM。
uClinux的移植大致可以分為3個層次。
*結構層次的移植。如果待移植處理器的結構不同于任何已經支持的處理器結構,則需要修改linux/arch目錄下相關處理器結構的文件。雖然uClinux內核代碼的大部分是獨立于處理器和其體系結構的,但是其最低級的代碼也是特定于各個系統的。這主要表現在它們的中斷處理上下文、內核映射的維護、任務上下文和初始化過程都是獨特的。這些例行程序位于lunux/arch/目錄下。由于Linux所支持體系結構的種類繁多,所以對一個新型的體系,其低級例程可以模仿與其相似的體系例程編寫。
*平臺層次的移植。如果待移植處理器是某種uClinux已支持體系的處理器,則需要在相關體系結構目錄下建立相應目錄并編寫相應代碼。如MC68EZ328就是基于無MMU的m68k內核的。此時的移植需要創建的linux/arch/m68knommu/platform/MC68EZ328目錄下,并在其下編寫跟蹤程序(實現用戶程序到內核函數的接口等功能)、中斷控制調度程序和向量初始化程序等。
*板級移植。如果所用處理器已被uClinux支持,就只需要板級移植了。板級移植需要在linux/arch/?platform/中建立一個相應板的目錄,再在其中建立相應的啟動代碼crt0_rom.s或crt0_ram.s和鍵接描述文檔rom.ld或ram.ld就可以了。板級移植還包括驅動程序的編寫和環境變量設置等內容。
結語
通過對uC/OS和uClinux的比較可以看出,這兩種操作系統在應用方面各有優劣。uC/OS占用空間少、執行效率高、實時性能優良,且針對新處理器的移植相對簡單。UClinux則占用空間相對較大,實時性能一般,針對新處理器的移植相對復雜。但是,uClinux具有對多種文件系統的支持能力、內嵌了TCP/IP協議,可以借鑒Linux豐富的資源,對一些復雜的應用,uClinux具有相當優勢。例如,CISCO公司的2500/3000/4000路由器就是基于uClinux操作系統開發的。總之,操作系統的選擇是由嵌入式系統的需求決定的。簡單地說就是,小型控制系統可充分利用uC/OS小巧且實時性強的優勢;如果開發PDA和互聯網連接終端等較和為復雜的系統,則uClinux是不錯的選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