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WCDMA基站傳輸效率的一種有效策略
與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相比,WCDMA網絡將不再局限于語音和低速數據業務,而是同時提供可視電話、高速因特網接入、視頻流和網絡游戲等移動數據業務,無線承載類型除了AMR語音之外,還包括CSD64、PS128、PS384等數據業務能力。在3GPP TS22.105規范中,根據無線承載特性的不同,將UMTS業務分為會話類、流媒體類、交互類和后臺類四種。
![]() |
對于大多數WCDMA運營商而言,雖然在WCDMA建網初期仍然以話音業務為主,但帶寬移動數據應用將是3G業務新的增長點,這一發展趨勢正日益顯現。根據DrKW Equity Research對歐洲市場移動業務發展的研究預測,到2010年移動視頻業務和分組數據業務(如Internet, email等應用)的使用量將會超越話音業務。
![]() |
事實上,國外很多移動運營商,如NTT-Docomo、Vodafone、Orange和Cingular等已不再滿足于3GPP R99的數據業務能力,計劃在2005年逐漸引入3GPP R5中下行無線增強技術-HSDPA(高速下行分組接入)以提供更高速、更大容量和更豐富的移動數據應用,在移動通信市場上爭取更大的競爭優勢。
2、3G與2G的業務差異對基站傳輸帶來的影響
在3GPP R99和R4規范中為了保證多業務傳送的QoS性能和通過統計復用提高帶寬效率,選取了面向連接的ATM作為UTRAN網絡Iub、Iur和Iu接口的傳輸層協議;與2G基站的傳輸方式相比, R99和R4中的Iub的物理接口雖然仍以E1和STM-1為主,但由于業務類型發生了變化,因此在傳送層帶寬配置方面面臨新的問題。
首先,數據業務具有較強的突發性,峰/均值比高,在高突發性數據業務的影響下,如果仍然沿用2G網絡中面向話音業務、基于平均話務量的固定帶寬配置方式,很難兼顧不同業務的服務質量(如會話類業務的時延及時延抖動和)和鏈路利用率:
1)如果采用恒定比特率(CBR)方式為各類業務分別配置固定帶寬的VCC,只能通過“超量配置”(over-provisioning)滿足各類業務的峰值帶寬需求,而且預先固定帶寬劃分方式,難以適應變化的業務的比例構成,喪失了ATM統計復用的優勢;
2)如果不對業務加以區分,各類業務共享同一個恒定比特率(CBR)帶寬VCC,為了減輕突發的數據業務對語音等會話類業務QoS的影響,也只能通過“超量配置”、降低傳輸帶寬負荷(占用率)來確保實現后者在時延、時延抖動方面的要求。
另外,即使高速數據用戶的比例很小或忙時平均數據吞吐率較低,當一個激活的PS384用戶跨基站切換時,相當于十幾甚至幾十個話音用戶的切換。由于其顆粒度較大,對帶寬配置提出新的挑戰:如果沿用2G網絡中基于平均話務量的固定配置方式,很容易因傳輸帶寬配置不足而造成呼損。
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根據3G不同業務類型特點,充分發揮ATM統計復用的特點,在滿足各類業務QoS需求的前提下,提高傳輸帶寬利用率,減輕及延緩傳輸擴容帶來的投資負擔。
3、利用多優先級發送功能提高傳輸帶寬利用率
根據時延要求的不同,可以將Iub接口的業務量大致劃分為以下四類:
1)控制平面的NBAP信令消息,例如無線鏈路的建立、軟切換的執行等過程的信令消息;考慮到對網絡性能(KPI)的影響,其時延要求最嚴格,排隊時延一般應控制在ms量級;
2)對時延敏感的話音、可視電話等會話類業務及視頻流業務;以UE-UE話音呼叫為例,由于端到端的時延須控制在250ms左右,扣除抽樣、編碼、交織和結點處理等時延,在Iub接口上的排隊時延和抖動應控制在10ms左右;
3)時延要求相對較低的交互及后臺類(I/B)業務,如移動因特網應用;其端到端的時延通常在秒級,因此在Iub接口上的排隊時延從用戶體驗的角度看沒有嚴格要求;
4)管理維護(OAM)信息,如軟件下載、性能及故障管理中的信息傳遞;其實時性要求最低,帶寬需求甚至可以不做硬性規定,例如軟件下載可選在非忙時進行。
它們正好映射為ATM中的rt-VBR、nrt-VBR和UBR業務:
1)實時可變比特率業務(rt-VBR):適用于需要最小信元遲延變化(CDV)和信元傳輸遲延(CTD)的應用,如語音和視頻,其連接特征由峰值信元率(PCR)、可維持信元率(SCR)和最大突發長度(MBS)規定,信源期望以可變速率發送信元;
2)非實時可變比特率業務(nrt-VBR):具有突發業務的非實時應用,其連接特征由PCR、SCR和MBS規定,期望在所協商范圍內傳輸的信元具有較低的信元丟失率(CLR),支持統計復用,不規定信元遲延上限;
3)未指定比特率業務(UBR):無傳輸時延要求和硬性帶寬要求,優先級最低,但增強型未指定比特率業務(UBR+)可設置最小信元速率(MCR)。
因此,根據上述各種業務不同的傳輸時延和時延變化的要求,可以通過RNC和NodeB的業務類型梳理功能,將其分別映射到不同的發送優先級隊列中(優先級反映業務量發送的急迫程度):NBAP信令和rt-VBR業務擁有最高的發送優先級,其次是nrt-VBR業務,而基于UBR+的OAM業務的發送優先級最低。
![]() |
![]() |
這樣可以保證高優先級類業務(控制平面消息和DS類用戶業務)的Qos要求,使NDS類業務量對DS類業務的時延不產生大的影響;反之,如果不做業務分類,DS類與NDS類業務混在一個共享隊列中,只有通過降低電路負荷(即提高工程余量),才能滿足DS類業務的對延遲要求。
相關仿真研究表明,就單條E1鏈路而言,當不采用多優先級發送時,受NDS業務的影響,DS業務將經受較大的排隊時延:當鏈路負荷超過35%時,時延達到幾十ms,這對于端到端業務質量而言這是難以接受的;反之,如果采用多優先級發送功能,DS業務的排隊時延可以穩定地控制10ms以內,鏈路負荷可以超過70%。與前一種方式相比,帶寬使用率幾乎提高了一倍。
![]() |
此仿真基于以下業務參考模型:
![]() |
與CBR固定帶寬劃分方式不同,基于rt-VBR、nrt-VBR和UBR+的多優先級傳送方式,無論是在單條E1還是在IMA E1組內,都可以充分發揮ATM的統計復用優勢,每個VCC的峰值信元率(PCR)都可以達到1920kb/s(單條E1)或n*1920kb/s(IMA n*E1),顯著降低了信令和話音業務的傳送時延,也能更好地應對突發性高速數據帶寬需求。
四、小結
在實現Ethernet-To-NodeB(即3GPP R5中定義的IP UTRAN選項)之前,WCDMA的基站傳輸仍將以E1或STM-1為主,但隨著數據業務的不斷發展和HSDPA技術的引入,Iub接口帶寬需求將會越來越大,其中的數據業務的比例也將顯著提高。如果對ATM技術的統計復用和業務類型劃分功能不加以充分利用,仍然沿用2G網絡中面向純話音的固定帶寬配置方法,將很難兼顧不同業務的服務質量和帶寬利用率。而通過本文中所介紹基于多優先級發送功能的傳輸解決方案,不僅能顯著提高E1的傳輸帶寬利用率,而且可以更好地滿足各類業務的QoS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