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區系統
一、通信系統
寬帶IP網在技術上是三網(電話、數據、視頻)融合的基礎,三網融合也是大勢所趨。然而,在目前城域網中,語音與窄帶數據雖已融為一體,但電話、寬帶數據、視頻真正融合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智能住宅區中通信系統的構架是三網并行的格局。
1.1電話
電話普及僅拉開通信大發展的序幕。如今多元化通信和Internet爆炸式發展,使得電話、窄帶數據(ISDN)成為最基本的電信需求,這兩者已融為一體,通過傳統交換電路采用普通的雙絞線接入即可實現。光纖接入網是近年來電信接人的主要技術,已基本實現光纖到大樓、光纖到小區。
移動通信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通信業務之一,深圳市是國內第一個移動電話用戶超過固定電話用戶的城市。目前移動通信由廣東移動和聯通分公司經營,兩者網絡完全獨立,移動通信的體制均采用GSM系統。隨著用戶快速增長和Intemet寬帶接人的需求,第三代移動通信(IMT-2000)即將到來。第三代移動通信是通信最高形式一一個人通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站逐步從第二代的宏蜂窩+微蜂窩向第三代的微蜂窩+微微蜂窩轉移,服務半徑逐步變小(l00m~幾百m),智能住宅區應預留兩個以上基站(移動和聯通各一個)位置和基站光纜的引人、引出通道。
1.2 寬帶數據
數據網即計算機通信網。隨著基于Internet的新經濟的成功,數據業務得到長足發展。智能住宅區內數據業務主要圍繞Internet接入而展開,寬帶接人(22Mb/s)是發展方向;Ethemet到桌面已是全球范圍內不爭的事實,GE(G位以太網)+IP是最經濟的數據網絡模式。自2000年5月起,長城寬帶、聚友網絡、廣東電信、中國網通等單位開始為新建的中層、高層住宅免費提供寬帶接人的基礎網絡設施。
1.3 視頻
Internet爆炸式發展,使得有線電視網絡從單向廣播世式網絡向雙向交互式網絡方向發展。網絡由中心、光節點兩級結構向中心、分中心、小區管理站和片區機房(光節點)四級結構轉第變。管能住毛區內應設時區機展,實行有錢電視同結的上行、最下行信號分高,所區機制量電視機局、光瞅果、錢路傳精設建備、放大器、分支分配器等,視頻信號從片區機房通過常見的分筑支分配的HFC網至各家各戶。
多種寬帶接入方式為住戶提供寬敞的通信平臺,構筑數字化社區,方便住戶從事電子郵件、股票操作、網上購物、遠程醫療、家居辦公等。
二、安全系統
安全系統是智能住宅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住宅區內一般設置保安安全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保安中心),各安全子系統主機及控制設備均布置在保安中心,安全系統由周邊及環境報警系統(周邊防盜報警系統、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巡更系統)、樓宇對講系統和家庭防盜報警系統構成,層層設防、嚴密監控、綜合管理,讓業主生活在無形防盜網之中,反而比有形防盜網更安全、更舒適。
2.1 周邊及環境報警系統
2.1.1周邊防盜報警系統由紅外線對射器和接收器、報警主機及傳輸線纜組成。在住宅區四周圍墻上裝設若干組紅外線發射器和接入器;當紅外線接收器探測到有人越墻(遮斷紅外線)而入時,報警主機即發出報警信號,并顯示報警區域;報警主機還可以向110報警中心自動報警。
2.1.2 閉路電視監控系統
閉路電視監控系統由攝像機、矩陣控制器、錄像機、監視器、傳輸線纜等組成。在住宅區重要區域和公共場所安裝攝像機(鏡頭、高速云臺、控制器),讓控制室內值班人員通過電視墻一目了然,全面了解住宅區發生的情況。保安中心通過錄像機能實時記錄,以備查證;通過矩陣控制器在控制臺切換操作,跟蹤監察。周邊環境紅外線信號可作為相應區域攝像機報警輸入信號,一旦報警,相應區域的攝像機會自動跟蹤。系統控制部分采用智能數字圖像運動跟蹤報警器來實現全自動操作控制。各類攝像機設置情況如下:
(1)在住宅區人員和車輛出人口安裝固定攝像機、固定支架及自動光圈、手動對焦鏡頭,24小時監視車輛及人員出人情況;
(2)在住宅區內重要道路和重要區域安裝多臺全天候、低照度固定攝像機、六倍可變鏡頭,全方位云臺,全天候防護罩(附雨刷、風扇、加熱器)、攝像機可變倍、變焦、變距、云臺可上下左右轉動,部分攝像機與紅外線對射器報警信號聯動,此類攝像機一般設置在住宅區內制高點;
(3)在電梯轎箱天花板上安裝吸頂式半球形攝像機,內含3.6mm固定光圈鏡頭,監控電梯內情況。
保安中心一般設置多臺18寸的監視器組成電視墻,一臺輪值巡檢或利用畫面分割同時顯示其它攝像機情況,一臺專用可疑點定格、放大、編輯,其余多臺顯示其它重要部位。
2.1.3 巡更系統
巡更系統由現場電子簽到器、保安中心電腦和傳輸線纜組成,用于規范保安員上崗情況。電子簽到器設在住宅區內主要道路、盲點、死角等處:中心電腦事先存儲保安員巡更路線,簽到時間等。若保安員未簽到時,中心電腦會立即提醒值班人員去了解情況及早發現問題。該子系統也是管理系統一部分,與服務系統(IC卡)統一實施。
2.2 樓宇對講系統
樓宇對講系統由對講主機、室內分機、管理主機和傳輸線纜組成。在住宅區內設可視對講,戶主可直觀地了解訪客情況,控制門鎖開啟,各棟對講主機與保安中心管理主機聯網,保安中心可隨時了解住戶求救信號。
2.3 家庭防盜報警系統
家庭防盜報警系統是由保安中心管理主機、家庭報警器、各類傳感器和傳輸線纜組成。家庭被盜的切人點主要是門和窗,傳感器主要對于家庭重要地點和區域布防。品質齊全的傳感器能代替傳統家居內鋼筋防盜網,讓業主生活在更安全、舒適的環境之中,不再有牢籠感覺,各類傳感器如下:
(1)門磁感應器:主要裝在門及門框上,有人非法闖入時,家庭主機報警,管理主機會顯示報警地點和性質;
(2)紅外線感應器:主要裝在窗戶和陽臺附近,通過紅外線探測非法闖入者;
(3)較新的窗戶和陽臺布防技術采用“幕簾式紅外探頭”,通過薄薄的一層電子束來保護窗戶和陽臺;
(4)玻璃破碎探測器:裝在玻璃對面的位置,通過檢測玻璃破碎的高頻聲而報警;
(5)吸頂式熱感紅外探測器:安裝在客廳,通過檢測人體溫度來報警;
(6)煤氣泄漏探測器:安裝在廚房,當煤氣泄漏到一定濃度(而報警;
(7)煙感探測器:安裝在臥室和客廳,通過檢測家居環境煙氣濃度而報警;
(8)緊急求助按鈕:一般安裝在比較隱蔽的地方,家庭發生緊急情況時,(如打劫、突發疾病),可以直接向保安中心求助。
三、管理系統
住宅區內設置物業管理中心,為了便于管理,常與保安中心合建,物業管理主要包括水、電、氣自動抄表計費系統、停車場管系統、樓宇自控系統和家電自動控制系統。
3.1 水電氣自動抄表計費系統
自動抄表系統由現場數據采集器、管理中心管理主機和傳輸線纜組成。在三表較集中位置(如一戶)設數據采集器,水表、電表、氣表(應為電子表,最好是數字表)讀數隨時收集,并存儲在存儲器中。數據采集器采用總線方式與管理中心電腦主機相接,管理中心可計費、打印,也可利用銀行的數據網絡傳到各職能管理部門,實現電子自動抄表到戶。
3.2 停車管理系統
住宅區出人口除設置攝像機輔助車輛管理外,還設置停車管理系統,系統是由道閘、IC卡讀寫器、管理電腦和傳輸線纜組成。車主持智能IC卡進出時,只需將IC卡在讀寫機有效距離前輕晃一下,系統就能完成檢驗、記錄、核算、收費等計算工作,同時道閘自動啟閉;對于來訪車,由值班人員發放臨時卡,管理機;有多種資料核實元誤后才放行。此系統與后述的服務信息化(IC卡)系統統一實施。
3.4 家電自動控制系統
家電自動控制系統局限在家庭住戶內,通過一定程序控制家電開關,達到遙控空調、音響、窗簾等,住戶內的控制信號通過每戶照明配電箱的照明分支回路傳送。該系統屬錦上添花的智能系統,適合別墅等高檔住宅。
四、服務系統(IC卡系統)
讓住戶辦事方便、迅捷,生活安全、舒適,是高水平物業管理致力的方向。服務系統就是讓住戶通過一張IC卡可以在住宅區內自由、方便進出、泊車、消費、交納各種費用等,實現“一卡通。非接觸IC卡,也稱射頻卡,它成功地將射頻識別技術和IC卡技術結合起來,解決元源(卡中元電源)和接觸這一難題,IC卡自帶天線,內含加密控制邏輯和通訊邏輯電路,通過天線對卡中信息進行讀寫,其通訊協議采用半雙工通訊方式。
五、 其它
5.1 消防系統
當住宅區包括中高層或高層住宅時,住宅區內應設消防控制中心,將各棟區域報警器及消防控制信號、消防通訊信號與消防中心控制主機(或聯動柜)聯網,消防控制中心一般與保安中心合建,以便減少值班人員。
5.2 保安對講
住宅區內設置小功率元線對講,主機設在保安中心,手持機世一般由保安人員隨身攜帶,以便保安人員與保安中心及時聯系,有、其通訊協議采用單工方式,無線電頻率應向“無線電管理委員在會”申請。
5.3 背景音樂
為改善住宅區內的人文景觀,可在管理中心設置擴音機。揚筑聲器設置在公共活動場所、主要道路旁、娛樂場所;室內采用吸頂式揚聲器,室外采用柱式揚聲器。
5.4 智能中心
保安中心與管理中心合建為智能中心(含消防控制中心),在目前三網(語音、數據、視頻)還未融合的前提下,智能中心應分別考慮電信光節點、有線電視片區機房及寬帶數據通信機房的設備用房要求。
5.5 系統集成
系統集成是智能住宅區比較重要的環節,主要指利用計算機網絡及軟件將子系統集成,創建數字化社區,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系統集成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組建住宅區計算機網絡;二是將各子系統集成,讓住宅區各弱電系統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5.6 通信管道
智能小區內各子系統較多,各類電纜、光纜及導線也較多。住宅區內可以設置通信管道,所有室外線纜均敷設在通信管道內。通信管道采用Φ114硬質塑料管或雙壁波紋管,管道容量除考慮需實施智能系統纜線戰勝管道外,還應預留30%左右的備用量,以便開展新業務。管道容量以4Φ114~8Φ114為宜,檢查并采用手孔。
六、小結
隨著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的進步和“以人為本”的主題思想的逐步推廣,智能住宅區內的弱電系統還有進一步增多的趨勢。選擇不同子系統集成則形成不同程度的智能住宅區,所以總體策劃特別重要。細規劃,建設時留有發展余地,實施時各子系統分步進行。對樓內內配管及線路、室外管道、區內通信機房應預留充分。軟件編制時系統預留擴展接口,讓智能住宅區的各弱電系統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