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大秀事業線! 2017年將猛攻三大領域

圖:截止2016年第三季IBM的營收曲線
自從2010年以來,IBM進入了漫長的結構重組期,與傳統業務銷售額的持續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目前新興業務的成長性已經逐步顯現。當然財報中公布的內容是IBM在貨幣上的盈虧情況,并不能反映出所持技術的未來收益。
從2016年第3季度開始,IBM涵蓋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等業務的“Strategic Imperatives-戰略要務”板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營收達到80億美元,同比增長16%。如果匯總過去12個月,“戰略要務”板塊營收更是高達320億美元,占到IBM總體營收的40%。
物聯網、人工智能、自動駕駛,2017年IBM將猛攻這三大領域
在2015年的財報上,IBM正式寫道:“今天的IBM已經不僅是一家硬件、軟件與服務公司,而轉型成為一家認知解決方案與云平臺公司。”縱觀100多年的歷史,這是IBM第一次把自己稱作平臺公司。
由MIT平臺戰略峰會的聯席主席撰寫的新書《平臺革命:緊密聯系的市場如何推動經濟轉型——你如何能從中分一杯羹》中提到,復雜的網狀價值和信息交換是平臺型模式的主要特點,平臺里的價值和信息從來都不是線性的,而是廣播式的網狀傳播,具有并行、并發、分布式、超大規模等特點。
因此,平臺模式下的創新也不是平臺商自己的獨角戲,而只能是開源、開放,與生態合作伙伴的協同創新。

圖:Watson平臺架構圖
如上圖所示,在醫療、金融和智能設備三大領域,Watson都進行了重點布局。任何領域的應用,Watson都離不開互動、安全和分析3個層面。
· 互動:
· 安全:
· 分析:
目前,Watson已經推出了以下4個主要的應用工具,包括:
· Watson Virtual Agent
· Watson Explorer
· Watson Analytics
· Watson Knowledge Studio
自從2014年IBM把Watson作為獨立業務集團經營以來,已經在IBM Bluemix上交付了50多個Watson API,涉及語調分析、情緒分析、視覺識別、人臉識別、語音識別、文本轉語音、知識圖譜、深度問答等云服務。
由于產品的功能過于豐富,有演講者開玩笑說:不知道在座的每一位到底需要哪一種功能,所以就一股腦都介紹一遍,請大家根據需求自取。在觀眾的會心一笑中,也反映出從線性商業模式到網狀平臺模式轉變中難以避免的尷尬階段。
根據摩根斯丹利、IDC等權威機構的分析,在未來幾年將誕生將近13萬億美元的新市場。IBM此前在被稱為SMAC(社交、移動、分析以及云計算)領域的布局已經卓有成效,云計算的采用率越來越高,在SMAC之后,物聯網、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自動駕駛預計將引發新一輪的技術浪潮。
2017年IBM仍將繼續集中火力發展Watson物聯網,并且沿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的路線深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IBM瞄準的領域都是慢工出細活的“奇葩”,無論是物聯網還是人工智能,無論是醫療健康還是金融保險,每個領域、每個行業的應用都需要一段時間的數據積累和訓練,才能實現Watson的最大價值。IBM的研發投入、投資并購也都是圍繞著這一長期發展戰略進行,需要具備成熟的心態和堅韌的戰略耐性才能看到結果。

圖:未來的技術演進路線
接下來我將按照上述技術演進的線索,依次分析IBM的各項戰略布局。
· 物聯網IoT
作為本周的熱點事件,先帶你看看IBM Watson物聯網總部的全貌。
作為承載未來技術發展的航空母艦,IBM對Watson物聯網總部寄予厚望,它是IBM計劃建立的8個全球中心中的第一個,旨在借Watson之力進一步推進物聯網發展。

圖:Watson物聯網總部愿景
Watson物聯網總部位于歐洲工業中心,投資2億美元,是迄今為止IBM在歐洲最大的單筆投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