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R系統電磁環境的測試解決方案
4.2 現場測試各項準備工作就緒之后,可以在所測基站周圍,連接測試設備。
然后正確設置頻譜儀上的主要參數,根據預指配頻率,選用相應的低噪放大器,合理設置輸入天線、低噪放大器、分辨率帶寬(RBW)、視頻帶寬(VBW)、掃描時間(50msec)、中心頻率(MHz)、掃描帶寬(Span)等參數,以獲得準確的測量數據。
4.3 測試方法及步驟具體測試方法及步驟如下:(1)根據測試方框圖連接測試系統,開機測試儀表。
(2)調整頻譜分析儀的分辯率帶寬(RBW)、視頻帶寬(VBW)和中心頻率參考電平等參數,正確預置頻段后即可開始測試。
(3)用GPS測量GSM-R基站(包括擬建的)的經緯度和海拔高度,確定天線方向。
(4)將測試天線置于0度垂直或水平方向,順時針旋轉天線,直至旋轉360°,觀測有無干擾信號并記錄頻譜圖。
(5)在預指配的頻率±20MHZ范圍內重復測試,觀測有無干擾信號并記錄頻譜圖。
(6)選擇不同時間段進行重復測試。
(7)選擇干擾最大或離預指配頻率最近的干擾源,重復進行長時間的測試,觀察有無干擾信號,并記錄頻譜圖。
4.4 數據保存認真記錄、保存現場測試數據,為進一步分析、形成電磁環境報告做準備。
5 電磁環境分析青海省無線電監測人員到唐古拉、托托河等處的地形復雜、高海拔地區站址進行了第一次電磁環境測試,完整記錄了每個站址的基本情況和所測的數據。
監測人員對每個站址所測得的數據和頻譜圖進行了深入分析,發現在格爾木車站附近有一個干擾信號。
經搜索,發現是附近移動基站雜散干擾所引起的。
因此,應加大這兩個基站的間距或者優化相關設置,以避免相互干擾。
從頻譜圖來分析,大多數站址周圍沒有發現干擾信號(如圖2、圖3所示)。

圖2
起始頻率為925MHz、截止頻率為935MHz的測試結果

起始頻率為925MHz、截止頻率為935MHz的測試結果 6 測試報告分析對基站進行測試時,監測人員準確把握測試過程,保存了站址周圍電磁環境測試結果的所有數據,并詳細記錄了設臺單位、臺站名稱、地址徑緯度地面海拔高度(米)、天線距離地面高度(米)等參數。
此外,監測人員核對了被測站址的方位角(度)、仰角(天線口徑)、天線接收增益(DBi)、接收載波中心頻率(MHz)、接收信號帶寬(MHz)、傳輸容量、饋線系統損耗(DB)、接收系統等效噪聲溫度(K)、通信方式、載頻間隔等數據。
最后,他們根據電磁環境測試頻譜圖,分析同頻、鄰頻等各種類型的干擾,并以被測站址的數據、頻譜圖為基礎,分析、計算是否有干擾信號。
通過分析發現,青藏鐵路線不凍泉-唐古拉段的GSM-R基站所測69個站點沒有干擾,符合《900MHz TDMA數字公用陸地蜂窩移動通信網技術體制規定》的規定。
7 結束語電磁環境測試是為用戶在建站前提供詳實、準確的測試數據,也是進行科學、高效無線電管理的保證。
為保證測試數據的精度,無線電監測人員必須保證測試系統本身的準確性,詳細記錄實際測試數據,并進一步分析、研究。
此外,NSMII-0118頻譜自動檢測系統軟件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提高電磁環境測試的技術水平。
參考文獻[1] 無線電監測與頻譜管理教材[2] 林京平等.電磁兼容國家標準匯編.中國標準出版社.1996.[3] 電磁兼容分析和電磁環境測試培訓教材作者:張建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