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行業瘋狂并購之下低迷的制造業
在半導體行業瘋狂并購之下,制造業卻陷入低迷。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8/295484.htm這不,就在前天三星手機殼供應商東莞鎢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由于經營不善,面臨破產。
公告原文如下:

據了解,東莞鎢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東莞市謝崗鎮銀湖工業園,是由韓國宇田株式會社投資興建的韓資企業,在韓國首爾、龍仁、中國大連均設有工廠(其總部設在韓國首爾)。
東莞鎢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竣工并投產運營,是專業生產手機外殼的廠家,產品全部遠銷歐美、日本等國家,客戶有KCJ(京瓷)、Toshiba(東芝)、Sharp(夏普)、RIM(黑莓)、Panasonic(松下)等。占地面積約二十多萬平方米,高峰期員工約2000人左右;注冊資本達4千多萬美金。
與此同時,一位名叫“隱士深山”的知名網友發帖題為,“我叔的工廠,財務在結算完全部的員工工資之后,正式宣布結業”,火爆了網絡。
耐人尋味的是,網友“隱士深山”在去年一篇轟動互聯網的《制造業已然死路,兼探討神州未來崛起之路》文章中,正是以其叔工廠作為題材。沒想到一年多后竟然一語成讖,叔叔的工廠轟然倒下。


主要描述如下:
曾經多次掙扎求存未果
一直以來,工廠主要靠一個臺灣客戶和美國西部航空的耳機訂單維持運轉。從06年開始做時單價1.8元一副,現在還是1.8元一副,但人工成本漲了三倍了。以前1.2的成本,現在成本生產管理控制得到位,也只能達到1.75元一副左右,如果不幸哪一批成品率出現問題,就要賠錢。
人人都說制造業要轉型升級,這家工廠也進行過嘗試,結果能夠升級的都升級了,該自動化的已經全自動化。但做耳機產品每臺啤機面前總要有個人送料吧,自動化封裝又達不到客戶要求,裝箱和打包也做不到,所以說白了始終是勞動密集型。

曾經也熱情過做電腦耳機成品,并且手上還注冊有三個品牌,做了一大批,找了兩個銷售人員全國電腦市場跑鋪貨,最后發現不賺錢,競爭同樣慘烈,造成不少的產品積壓。而代理商拖貨款或者跑路的頻頻出現,讓他最終放棄了這塊市場。
無奈之下,老板決定冒險用一批越南人,工資大約 2000 元每月(中介那里拿 200 元),這樣能夠把成本控制在 1.6 元左右,可確保有 8% 左右的毛利。不幸的是,工廠雇傭越南勞工的事情被地方政府查出,老板被派出所關了五天,并罰款 6 萬,工廠翻盤的最后一絲希望也被掐滅了。
試著談過漲點價,結果人家一句話扔過來:愛做不做,扔到廣西去做 1.65 元,扔到越南 1.3 元。現在還在下單給你,已經是看大家多年合作的面子。最終,去年的 8 月,這張單還是沒有保住,臺灣人把定單最終還是轉到越南了—— 20% 的成本差距,每個月 2-3 個柜的需求量,臺灣人每月能夠省 20 萬以上。其實臺灣人早已經在越南培養供應商,只不過前幾年從產品品質到貨期,越南工廠都沒辦法順暢配合,所以才沒有把單子全轉走。
創業艱難,終為他人作嫁衣裳
與員工吃完散伙飯,回到辦公室,借著酒勁,老板還是哭了。畢竟十二年的工廠,說扔掉,沒有人能如此灑脫。開廠時,老板三十五歲,而今已經近五十的年齡,東山再起,已經沒有可能了。
2006年,老板憑借打工十年攢下的 20 萬元開始創業,全部投入到購買機器及組建兩條拉。06 年開始接到幾張外單,也賺了一些錢,但前兩年賺的錢又全部砸進去買機器,搬廠房,從十來個人擴展到 40 人左右。接下來訂單越來越多,再搬一次廠,人員從 40 人擴到 90 人左右。至少在 08 年前,所賺的錢全部用于機器設備的添置,這中間只是全款買了一套房子,一臺20幾萬的車子。
08年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基本沒有賺錢,09 年陷入虧損。好容易在 2010 年開始贏利了,但中國政府的“工資倍增計劃”登場了,盡管訂單多,但實際并沒有錢賺。2011 年盲目回老家辦分廠,結果廠一建起來到了冬天,發現一個大問題,天氣太冷了,工人根本干不了活(手指不靈活),搞出一大堆報廢品,冬天沒完馬上關廠,前前 后后損失70萬。2012-2014 這三年一分錢都沒有再投資,才終于沉淀下來一點現金。
從2015年開始,情況迅速惡化,但總算收支打平。今年虧了半年,基本上要虧掉往年一年的利潤。幸好壯士斷腕解散工廠,如果再拖一年,老板直接回到解放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