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混戰 美日中歐如何搶占頻譜資源?
該降延遲軟件可以在現有的蜂窩網絡上將20到80ms典型延遲減半。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j9360.com/article/201608/295081.htm運營商和芯片和系統提供商一樣,都熱衷于獲得5G的優勢。韓國和日本電信運營商已經宣布計劃在2018到2020年的重要活動中進行試驗,盡管到那時標準可能還不夠完善或者剛剛出來。
雖然5G標準兩年后可能還不會出來,3GPP日前已完成了其4G物聯網標準的制定,特別是Category NB1,其原名為Cat M2。該規范訂立的目標是在200MHz信道上實現200kb/s的最大數據速率,但平均速率可能為40kb/s左右。
與現在的10Mb/s Cat 1和明年的1Mb/s Cat M1(eMTC)不同,Cat NB1將不支持語音或移動功能。該蜂窩規范旨在和Sigfox和LORA等超低功耗、低成本的標準相競爭。
Sequans和高通等供應商表示,它們將通過對Cat 1或Cat M的現有芯片升級固件來支持該規范。新規范對運營商來說意味著需要新硬件,因此該規范預計到2018年年初都不會出來。一旦芯片制造商看到有市場需求,它們就會提供針對低成本和功耗的Cat NB1優化的芯片組。
Cat NB1可以和2G或4G頻譜一起使用。3GPP以前也將擴展覆蓋GSM(EC-GSM-IoT)批準為3G網絡的物聯網可選方案。
多樣化的規范為服務提供商提供了多種選擇。世界各地的運營商采用了各種2G、3G和4G計劃用于蜂窩IoT。

3GPP簡要說明了三種新物聯網蜂窩規格的差異。
5G測試:測試測量廠商側重點在哪里?
5G蜂窩通信將是新產品開發的驅動力。然而,5G部署尚未有標準,沒有人知道最后的規格如何。相關共識表明5G將會采用大規模MIMO(多入多出)天線(每個基站可能有幾十或幾百個天線),每個天線都有自己的頻譜和調制方案。
從IEEE微波周上的演講稿和展覽中很容易產生這種印象。數據通信信道變密是一個共同主題:如果不能在毫米波頻段的頻譜上找到的信道帶寬,那就在較低的頻率上考慮載波聚合。例如,WiFi和LTE將有可能在同一個塔上“并存”。
正交頻分復用(OFDM)是一種將更多數據信道放在給定頻率范圍內的方法,是德科技互聯網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組副總裁兼總經理Mark Pierpont表示。OFDM是一種調制技術,它可以在分配帶寬內利用多個載波,并能實現10Gb/s數據。每個載波利用一種可用數字調制技術,例如BPSK或QPSK,或256QAM或1024QAM。
儀器制造商們的重點已經轉向軟件開發。“不再有更多箱子。”Pierpont指出。
是德科技把重點放在軟件上,是為了讓設計人員更容易探索新的領域。其目標是設計測試和測量儀器來幫助工程師分析射頻問題,例如噪聲和傳播延遲。
其他測試和測量設備廠商注意到了解決更高頻率和帶寬的需求。NI LabVIEW工具現在已能進行5G建模。其設備將能表征工作在70 GHz E頻段的設備,以及使用60GHz 802.11的設備。
安立和羅得與施瓦茨這兩家公司在IMS上都展示了高頻矢量網絡分析儀。安立的Shockline VNA可以監測55至92GHz的E頻段RF性能。羅德與施瓦茨強調的是802.11建模進展。另外,采用72至75GHz頻段的汽車雷達極具挑戰,羅德與施瓦茨公司部門市場經理Faride Akretch表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