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Q系列述評之五 ―― 關于S參數(下)
三, 直接用于仿真的S參數的特性
不是任何S參數文件都可以直接用于仿真軟件。 SPARQ區別于VNA的一點是,SPARQ測量出來的S參數可以直接用于仿真軟件。 我們知道,可直接用于仿真軟件的S參數需要具備以下特點:1,遵循三大S參數特性原則:無源性(Passivity),互易性(Passivity),因果性(Causality)。VNA產生的S參數由于不遵循這三個特性的原則,需要另外的軟件來做這三個原則的檢查驗證之后才能用于仿真。 2,有DC點。 VNA產生的S參數不帶有DC點,需要另外的方法測量出DC時的S參數值。 3,對于差分信號系統,需要混合模式S參數。VNA不能直接產生混合模式S參數。 4,S參數以touchstone文件格式保存。作為世界上第一臺信號完整性網絡分析儀SPARQ產生的S參數具備以上這些特點,可以“拿來就用”,直接用于仿真。
· 無源性(Passivity)
對于一個無損網絡,S矩陣是一個單位矩陣,因此,對于二端口網絡存在下面的關系式:

由于沒有損耗,所有散射的總量應是100%。當S21(S11)大的時候,S11(S21)就會小一些,這從前面的S參數曲線可以看出來。
對于無源的二端口網絡
,因此,一個無源器件的S參數不會大于1(0dB)。VNA測量的S參數結果如果沒有經過軟件進行無源性驗證,其S參數值會出現出現大于0dB的情形,不能直接用于仿真軟件。


· 互易性(Passivity)
如果一個器件是可交換方向使用,而不是單相的如隔離器、環行器,S矩針是對稱的,因此,Sij=Sji。
· 因果性(Causality)
所謂因果性就是先有激勵才有輸出。對于無源系統S參數,由于信號的傳輸一定會產生一定的延時,因此無源系統的S參數應該是符合因果性原理的,但實際測得的S參數往往會由于種種原因產生一定的非因果性。很多信號完整性仿真軟件需要符合因果性特征的S參數,否則仿真時可能會產生發散現象,導致不正確的仿真結果。
四,混合模式的S參數
差分傳輸系統早已成為高速信號系統傳輸的主流。如果差分傳輸線的距離很近,差分線之間能很好的耦合,差分信號是完全對稱, 任何引入的噪聲對兩條差分傳輸線的的影響是相同的,那么在芯片的接收端,由于減法運算,引入的共模噪聲就被消除了。然而,實際的差分系統并不是完美的,構 成差分信號的兩個單端信號本身的不平衡,兩個通道的長度不相等,耦合不緊密等都會導致能量由差模向共模轉換。由于實際的差分信號總是由差模信號和共模信號 組成(
),單端的四端口S參數矩陣并不能提供關于差模和共模匹配和傳輸的有洞察力的信息。因此,1995年提出的混合模式S參數成為評價差分傳輸系統的重要工具。

我常說,各種各樣的串行數據標準描述的都是關于“兩根線”的故事。如果不是用來傳輸差分信號,這“兩根線”組成的是一個單端四端口的網絡,單端四端口S參數矩陣描述了每個端口受到激勵分別有什么樣的響應。如果是用來傳輸差分信號,這個單端四端口網絡就可以理解為了一個差分二端口網絡,如圖十所示,混合模式S參數從物理意義上理解正是描述了成對的兩根線對兩個信號之和(共模)和兩個信號之差(差模)的分別有什么樣的響應。

圖十混合模式S參數測量
單端四端口S參數和混合模式S參數之間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如圖十一所示。因此通過測量單端四端口的S參數來推導出混合模式的S參數。

圖十一單端四端口S參數和混合模式S參數之間的轉換
混合模式S參數矩陣四個象限中包含了四種類型的混合模式S參數。第一象限以Scc開頭的表示共模S參數,第四象限以Sdd開頭的表示差模S參數。 其它兩象限的Sdc表示差模向共模的轉換,Scd分別共模向差模的轉換。如果這兩根線有很好的對稱性,Sdc和Scd為零,表示差模和共模是完全獨立的。 Sdd21表示差分端口1到差分端口2的差模增益,其它符號的含義類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