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法半導體(ST)公布生物樣品制備處理芯片的原型
——
該芯片能夠有選擇性地收集和移動生物制劑的大分子,
預示低成本和自動化的醫學診斷生物樣本制備時代即將來臨
世界微流控芯片的主要供應商意法半導體 (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公布了一個完整的能夠收集處理特定的生物大分子的芯片原型。配合ST的經過市場驗證的片上實驗室技術,ST的研發計劃正在為讓醫學和法醫生物樣品快速制備、分析和評估過程實現自動化的低成本一次性芯片鋪平道路。
市場上現有的技術先進的生物技術平臺如ST的 In-CheckTM “片上實驗室”產品,通過允許快速檢測液體生物樣品內特定的遺傳物質,簡化了特定疾病的診斷過程或者食品和水的細菌污染檢測過程。然而,樣品制備仍然需要較長的時間,制備過程離不開技術熟練的專業人員和大量的樣品,而且必須在實驗室內完成。如果使用少量的樣品,制備過程就很難完成,而且成本十分昂貴。 ST研發計劃的目標是尋找能夠使樣品制備實現自動化的新方法,這樣就可以從“原”樣品如唾液、血液或者活組織中快速提取目標生物大分子,將其輸入到片上實驗室完成樣品分析診斷。
“醫療診斷設備市場的發展趨勢是全自動化、成本低廉、關鍵時刻可直接使用。”意法半導體先進系統技術部研發創新總監Maria Teresa Gatti表示。
“把樣品制備技術與ST的In-Check片上實驗室平臺結合到一起,我們可以制造一個成本低廉、使用簡便的醫療診斷系統,無需在專業實驗室內(醫院或醫生門診)就可完成樣品診斷分析。”意法半導體部門副總裁兼微流控產品總經理Anton Hofmeister表示。
ST的研究人員開發該系統所使用的技術是基于一種叫做介電電泳的方法,這種方法是利用電場分離導電溶液中的生物微粒。通過精心設置物理因數和電因數,可以精確地控制目標微粒的運動方向,ST研究計劃的目標是向人們證明這項技術是可以推廣應用的。潛在的優點包括隔離低濃度溶液中的細胞、提高溶液中細胞濃度、從細胞大分子中提取DNA,只要對操作人員進行最低限度的產品使用培訓,他們就可以現場制備樣品。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還成功地演示了通過精確控制在不同的電極上施加的電壓,細胞可以聚集在一個特定的區域,然后從一個區域向另一個區域運動。ST研究項目基于以前ST與Evotec科技公司的一個合作研究項目。
在意大利巴里理工大學大學舉行的NANOMEC06納米時代材料科學與材料機械學研討會上,ST先進系統技術部(AST)的Marco Bianchessi、Sarah Burgarella和Anna Zocco提交的論文首次公布了這個研究項目的細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