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思考
——
一、挖掘傳統活動形式的潛力,拓寬社會實踐活動領域
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出了許多好的活動形式和內容,如支教、普法宣傳、黨的理論宣傳、義務文藝演出等,在以后的實踐活動中,要結合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大學生成長的要求,著力挖掘這些活動的潛力,使這些活動在保持原有優勢和特色的基礎上煥發新的活力。
滿足學生個性發展要求,拓寬實踐活動的領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可分為勤工助學、暑期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青年志愿者行動等若干項目種類,學生可根據社會的需要和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時間和項目進行實踐。如貧困生可選擇勤工助學;農村生源的學生可參加社區服務和業余掛職;城市生源的學生可參加寒暑期“三下鄉”了解農村狀況等等,這樣的實踐活動將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豐富實踐活動內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有償或無償的短期工作機會,如各種鐘點工、志愿者翻譯、會場禮儀等等。同時隨著高校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和后勤社會化,高校與社會和企業的聯系更加緊密;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模式的形成,以及彈性學分制的進一步確立,必將進一步豐富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拓寬實踐活動的領域。
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更加注重“點”與“面”的結合。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一項社會性活動,就其主要意義而言,在于其參與的普遍性。我們要努力擴大活動的參與面和覆蓋面,使在校大學生普遍受到教育,得到鍛煉。高校團組織要及時解決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要抓好學生骨干的選拔和培訓,發揮學生骨干的帶動作用,做到點面結合,以點帶面。
二、緊緊圍繞“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力求在實踐活動中做到“四個結合”
在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強調社會實踐“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加強實踐教育的工作中,我們要進一步認識社會實踐的重要性,總結已有經驗,發揚優良傳統,鞏固實踐基地,開拓新的渠道,真正做到“四個結合”(即社會實踐活動與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相結合、與服務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結合),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切實做到“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
首先,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要與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要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載體。活動開展的效果表明:社會實踐教育的深刻性、豐富性、持久性是校園環境所無法比擬的。其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要與專業知識學習相結合。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學習專業知識并提高各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從目前高校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看,在實踐中能加強專業知識的滲透和運用,激發、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加強學生的專業意識,同時,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專業教師參與其中,促進“教”與“學”相長。第三,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要與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相結合。高校在組織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前,可以組織有科研能力的學生確定科研課題,帶著課題去調研,去實踐,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學以致用”,并在這一基礎上創新。第四,大學生社會實踐要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大學生是文化水平較高的一個社會群體,在社會實踐中要從基層的實際出發,積極傳播適用技術,幫助基層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同時要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把傳播先進文化和提高自身道德文明水平緊密結合起來,為基層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三、創新工作體制,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社會實踐活動的保障體系與服務體系
制度化建設是搞好大學生社會實踐的保障。建立健全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保障體系,能更加規范有效地保證實踐活動的開展。要加強建立科學的組織、考核、獎懲、保障制度,組織機構要長久,具體負責社會實踐活動,不能成為暑假的臨時機構;考核制度要完善,從隊員自身的服務態度、服務表現及活動后的實踐報告、實踐心得入手,形成完善的考核制度;獎勵措施要落實,該獎即獎;保障體系要認真實施,保障維護學生的正當權益,讓學生“既來之,則安之”,讓家長放心。筆者認為,當前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完善實踐活動的保障體系:
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實踐課程化體系的實踐探索。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學校教育計劃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取得實效的重要前提。要建立社會實踐科學的內容體系,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科學安排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要制定科學的政策和制度,要把大學生實踐活動納入整體教育計劃,實現運行程序的規范化。
二要廣泛吸取社會資源,加大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高校要廣泛尋求社會支持,盡可能多地把社會資源吸引到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來,為大學生實踐活動的開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要大力加強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通過構建穩固的實踐基地,確保學生實踐活動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三要進一步規范化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考核評價機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組織管理機制,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穩定持續全面開展的根本保證。要增強社會實踐的組織管理力度,用制度來保證社會實踐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建立適合實際、真正對廣大青年學生有激勵作用的活動考核評價機制,把社會實踐成績記入學分,作為學生各類先進評比的重要條件。另外,學校要把參加社會實踐和學生將來的就業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動力。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王鐵梅 單位:山西大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