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專業競賽 > 2006年廣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2006年廣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

——
作者: 時間:2006-12-25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 收藏

2006年

-智能玩具專題 文件匯編

第一部分  背景

一、智能玩具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

  中國已經融入全球市場,而全球市場的競爭則是以品牌和創新競爭為標志。目前玩具業已愈來愈趨向于電子化、智能化、高科技方向發展。從世界玩具市場看,用新技術開發新玩具已成為發展趨勢,高科技含量的智能玩具已是玩具發展的主流,也將成為今后年輕人的最愛。目前,不僅世界各大玩具公司爭相開發,微軟、英特爾、IBM、索尼、松下、東芝等IT巨頭也憑借雄厚技術資本先后入主智能玩具市場,科技、教育與玩具制造業的融合使玩具在信息時代中開掘著新的商機。

二、我省玩具市場現狀

  現有玩具企業5000多家,員工150多萬;2004年總產值達910億元,約占全國比重75%,出口額89.8億美元,占全國比重75.18%,但都以來料加工的OEM生產為主。自主知識產權少,在智能玩具設計生產方面更是落后于其他國家,從這個角度來說只是玩具大省而不是玩具強省。廣東要想成為玩具強省,關鍵在于產品的水平、質量和品牌,根本在于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關鍵在人才的培養。

三、智能玩具領域的人才需求

  在國外,特別是在日本,玩具設計師往往會在智能機器人研究方面的技術中選取一種或幾種,應用到智能玩具的設計開發,或用來對傳統玩具進行創新改造上。這些技術包括機械機構優化設計、語音識別技術、圖像識別技術、路徑規劃、自主避障、電池電量檢測、微電腦技術、物體跟蹤技術、軌跡跟蹤技術等等。從這些技術所涉及的知識來看,智能玩具設計的技術門檻并不高,動手能力比較強的本科生已經可以勝任。

四、與全國競賽接軌

  全國競賽是教育部倡導的四大學科競賽之一,每2年舉辦,是面向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目前已受到社會廣泛重視。其目的在于按照緊密結合教學實際,著重基礎、注重前沿的原則,促進電子信息類專業和課程的建設,引導高校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協作精神,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和工程實踐訓練,提高學生針對實際問題進行電子設計、制作的綜合能力,吸引、鼓勵廣大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我省起步較晚,至今僅參加了三屆,但省內高校的參與熱情和取得的成績都不斷提升,學生受益也很顯著。為進一步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推動我省電子設計競賽與社會經濟的結合,并為2007年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選拔、培養人才,受省教育廳委托,華南理工大學負責“2006年廣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智能玩具專題競賽”組織籌備工作。

第二部分  競賽章程

一、總則

1.指導思想與目的

  廣東省智能玩具專題競賽是與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接軌,面向廣東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目的在于推動廣東普通高等學校促進信息與電子類學科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吸引廣大大學生積極參與智能玩具的設計,開拓創新思維,激發創新靈感,鼓勵和培養青年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協作精神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有助于學生工程實踐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針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制作的能力;實現教學與產業的對接,逐步建立產學研的電子智能玩具技術創新體系。

2.競賽特點與特色
 
  廣東省智能玩具專題競賽采取自主作品申報與統一命題半封閉競賽2個階段結合的創新競賽形式。第一階段(初賽)自主作品申報努力實現玩具產業與高校教育間的產學結合,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為我省玩具產業多出成果、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第二階段(決賽)以統一命題半封閉競賽形式與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接軌,可以全面檢驗和促進參賽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實現能力,保證競賽獎項的公正性與權威性。

3.組織運行模式
   
  廣東省智能玩具專題競賽的組織運行模式為:“政府主辦、專家主導、學生主體、社會參與”,以充分調動各方面的參與積極性。

二、組織領導

4.領導

  由廣東省教育廳共同組成領導小組。

5.組織委員會
    
  在領導小組領導下,成立廣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暨智能玩具專題競賽)組織委員會組成名單,任期四年(2006-2010),本屆組委會由廣東省教育廳、部分參賽高校代表及有關電子類專家組成,負責競賽的組織領導工作,并對競賽中出現的質疑投訴進行協調和裁決。

  組委會設立秘書處,設秘書長一人,副秘書長若干人,主持廣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暨智能玩具專題競賽)的日常工作。

6.專家組

  專家組由部分高校電子類專家組成(本次競賽中亦將聘請部分來自玩具產業的技術專家或資深從業人員),負責競賽的命題、評審工作,并對競賽中出現的質疑投訴向組織委員會提出建議。

7.參賽單位

  以普通高等學校為參賽單位,參賽學校應成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本校學生的參賽事宜,包括組隊、報名、賽前準備、賽后總結等。

8.參賽隊和參賽學生

  每隊由三名學生組成,除研究生以外所有具有正式學籍,并且在競賽次年7月前在校的本科生、專科生都有資格參加。

三、競賽規模、時間和方式

9.競賽時間 

  2006年競賽時間定于下半年,第一階段初賽定于7月20日~8月20日制作作品,8月23~25日作品演示與答辯;第二階段決賽定于9月間,具體安排屆時通知。

10.競賽命題和競賽方式

  本次競賽兩個階段均以電子電路(含模擬和數字電路)應用設計為主要內容,可以涉及模-數混合電路、單片機、射頻電路、可編程器件、EDA軟件工具和PC機(主要用于開發)的應用。

  第一階段初賽采用自選題方式,以智能玩具設計為主題,參賽隊伍充分發揮創造力,利用課余時間自主設計并制作具備一定功能的智能玩具(該作品可以不是一個完整的產品,但元器件成本限制在500元人民幣以內),在指定時間提交競賽組委會,并對專家組進行演示與答辯。此階段競賽采用開放形式,要求學生自主設計、獨立完成,指導教師的作用僅限于選題和方案論證,但具體硬件設計、軟件編程、系統調試和設計報告撰寫必須由參賽學生獨立完成。各參賽學校要為競賽提供必要的環境和條件。競賽中組委會將提供玩具設計專用模組電路(如射頻模組)與相關培訓,賽后,開發板和軟件工具歸參賽學校所有。經初賽評審,專家組將選出部分優秀隊伍進入第二階段決賽。

  第二階段決賽采用統一命題方式,由專家組命題,命題圍繞智能玩具設計主題。題目包括“理論設計”和“實際制作與調試”兩部分,競賽題目應具有實際意義和應用背景,并考慮到目前教學的基本內容和新技術的應用趨勢,對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起一定的引導作用。該階段競賽采取“半封閉、相對集中”的組織方式進行。競賽期間學生可以查閱有關文獻資料,隊內學生集體商討設計思想,確定設計方案,分工負責、團結協作,以隊為基本單位獨立完成競賽任務;競賽期間不允許任何教師或其他人員進行任何形式的指導或引導;競賽期間參賽隊員不得與隊外任何人員討論商量。參賽學校應將參賽學生相對集中在一個或幾個實驗室內進行競賽,便于組織人員巡查。為保證競賽工作,競賽所需設備、元器件等均由各參賽學校負責提供。

四、競賽規則

11.競賽規則與賽場紀律

  為保證競賽工作的順利進行,應嚴格遵守組委會頒布的《廣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智能玩具專題競賽實施細則》。

五、競賽報名、評審和評獎工作

12.競賽報名
 
  參賽隊以學校為單位,提供學校帶有公章推薦信函的傳真或掃描圖片通過大賽網站向組委會報名備案,組委會通過該網站公布資格認定信息。

13.評審工作

  按照全省統一評分及測試標準執行,每位評審專家的原始評分及測試記錄必須保留在組委會,并由組委會秘書處備案。

14.評獎工作

  組委會聘請專家組成評委會,評選一、二、三等獎,獲獎比例一般不超過總參賽隊數的三分之一。對參賽成功者,頒發成功參賽獎。此外,還設立“最佳創意獎”、“最具商業價值獎”兩個單項獎,并對參賽高校,設立“最佳輔導教師獎”。

  競賽頒發全省統一的獲獎證書,競賽成績記入學生檔案,對成績優秀的參賽學生,各校根據實際情況在評選優秀學生、獎學金及推薦免試研究生時予以適當考慮。對于賽前輔導教師的辛勤工作應予以一定形式的承認,但輔導教師的工作應納入學校教改和教學基礎建設的整體中予以考慮。

六、競賽經費

15.報名費

  參賽隊向組委會交納競賽報名費每隊300元。

16.社會資助

    組委會可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資助。

七、知識產權

17.知識產權說明

  為營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競賽環境,尊重及保護參賽者的知識產權,本次大賽所有參賽作品的知識產權都歸作者所有,任何單位及個人都不得抄襲。這一舉措無論對玩具企業、各個大專院校,還是玩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乃至對全國的影響都有著正面的作用。本次大賽部分優秀作品將在征得作者同意的前提下進行拍賣,拍賣的受益將半數歸作者,余下的部分則用作大賽組織和宣傳之用,從而讓更多的參賽作品能得到實際的應用生產,轉化成真正的產品。

第三部分  附件

  附件1:2006年廣東省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智能玩具專題競賽實施細則

一、參賽學生的培訓與報名

1、本次專題競賽的時間從2006年7月20日開始,到9月15日結束,評審工作在9月底完成,參加本次專題競賽的學生,在競賽期間必須是2007年7月前在校的有正式學籍的本科或大專學生,評審時,如發現有非本科與非大專在校生參加,將取消評獎資格。

2、每個參賽隊只限三人,2006年7月15日前各參賽學校向組委會上報參賽隊數并交納報名費(每隊300元),2006年8月15日前由各參賽學校要認真逐項填寫參賽學生報名表,并由學校教務處蓋章后寄組委會秘書處。參賽作品評審時,參賽學生的身份以報名表為準。

3、有關培訓將在網上進行,各參賽隊可在組委會提供的網站下載資料和教學錄像進行培訓(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二、指導教師的職責

1、指導教師主要負責賽前培訓的組織、輔導,并在競賽過程中通過電子郵件每月向組委會秘書處反饋學生參賽情況,包括學生在使用組委會提供的軟硬件中發現的問題及競賽的進度,組委會秘書處將記錄這些信息,以便專家組評審時參考。

2、第一階段中指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選題,設計方案的論證,但具體的硬件制作、軟件編程、系統調試和設計報告撰寫必須由參賽學生獨立完成。

3、第二階段中教師不允許對參賽隊員做任何形式的指導或引導。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