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好戲還在后頭
——
生活中處處摩爾定律
電子技術是追尋著摩爾定律向前發展的:每18個月集成電路的密度翻番,同時意味著軟件性能翻番,以及最終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翻番。如今業界又有了新的說法:技術超前于應用,因此忙碌著抓新涌現的市場商機,產品功能上卻不是為通用服務了,而是滿足人們各種個性化的需要。
人們的個性化需要不僅千差萬別,還喜新厭舊、不斷變化;不僅如此,還一代代人的情趣不同,似乎也追隨者摩爾定律發展。例如最近的一件事是,圣誕節來臨之際,筆者所在的公司也組織員工到某城堡“腐敗”一次,新工作的小孩們去K歌,涌現出一批“麥霸”,令小星們贊嘆不覺。這令筆者感慨,10年間,公司一代代星辰輩出、閃爍,當年來到公司,曾為當代風流嘆為觀止,但一次聚會上忽然發現從不唱歌的老總、副總唱民歌或蘇聯歌曲竟是一絕!
新功能:設計成敗的關鍵?
這也不難解釋目前還沒有被壟斷所折磨的MCU(單片機)世界里,產品總是群芳爭艷,8位機品種已迷人眼,還年年新秀迭出;不僅如此,16位機也來湊熱鬧,號稱比8位機性能強,但價格與8位機相同;32位IP(知識產權)中的ARM也宣布發展方向之一是與8位機抗衡,什么性能更高、價格與8位相同;你再反過來問那些沒有32位產品的8/16位單片機公司,他們卻說,他們的產品是8/16位的價格,性能與32位的性能相當……這個時代真是創造演說家的時代。
同時,這個時代也真是造夢時代。電子設計師喜新厭舊的性格在此可以淋漓盡致地張揚了,為新(芯)片所追崇、陶醉的人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筆者曾有幸參與一些競賽的評選工作,在評審作品時,有時是非常實用的設計,但是評委說:“這款芯片中的突出特點是有**功能,但是該設計沒有用上”,因此遺憾地出局了。
但請不要認為這是勢力、商業,有時芯片的新功能對一項設計的成敗可起決定性作用。在2006年夏末舉行的第一屆“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車邀請賽中,112支參賽隊參加角逐速度冠軍,A大學的車跑得飛快,人們都認為他們隊勝券在握;最后,輪到清華大學隊上場了,第一圈跑得很慢,A大學已經抑制不住興奮,認為冠軍非他莫屬。但是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第二圈之后清華的賽車就像注入了魔力一樣飛快,最終以微小的優勢折桂。究其原因,清華利用了飛思卡爾S12 單片機中的賽道記憶功能,而競爭對手沒有。勝利就是差那么一點點!
你卡拉,我OK,電子產品永遠長江后浪推前浪,只有勇于乘風破浪者才能抵達藍海~
照片:第一屆“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車邀請賽比賽現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