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態電磁脈沖對單片機的輻照效應實驗及加固方法
2.2 典型故障分析
2.2.1 單片機重啟動原因分析
重啟動是指單片機在正常運行過程中被復位而使程序重新運行的一種現象。單片機重啟動的原因之一是RST腳上的干擾信號被誤認為是復位信號。圖2是單片機重啟動時在RST腳上采集到的干擾信號波形。要使單片機可靠復位,需RST腳出現不小于2個機器周期的電平[2]。當晶振頻率fc=12MHz時,該高電平應最少保持2μs。圖2中,干擾信號的正負脈沖寬度都遠小于2μs,似乎不滿足復位條件。但該條件是可靠復位的條件,CPU內的復位電路在每個機器周期 S5P2采樣一次RST的狀態,如果連續兩次采集到的RST都處于高電平,則CPU同樣進入復位狀態。由于RST腳上的干擾信號的持續時間接近2μs,在RST腳上連續兩次采集到高電平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另一個原因是CPU內部的復位信號線(RST不是直接復位信號)上有干擾信號,直接使單片機復位。后面的加固實驗將進一步證明兩種原因的同時存在。
2.2.2 E2PROM內容被改寫原因分析
E2PROM是電擦除程序存貯器,本系統采用28C64,工作電壓只有5V。28C64的正常寫操作要求其控制信號OE為高電平,CE和WE為低電平。單片機正常工作時,經常出現OE為高電平同時CE為低電平的情況,但由于WE腳直接與電源相連,因此不可能發生寫操作。當單片機受到干擾時,情況就不同了,WE腳上出現很強的干擾信號,從而使28C64工作于寫工作狀態,改寫其程序內容。
實驗中,用編程器顯示被改寫的E2PROM的內容。其中一塊的顯示信息為:Different Bytes=000057;First Buffer Difference:000180H;First Device Difference:000180H。E2PROM內容被改寫的情況有一定的規律性,即從某一單元開始,成片的內容被改寫,有的達數百個字節。28C64正常工作時,其標準的字節寫入時間是10ms[3],而干擾持續時間只有微秒量級,顯然發生了異常操作。根據28C64的內部組成框圖,很可能是干擾使內部鎖存器將帶有干擾的控制信號鎖存了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由于PC內容連續改寫,從而使28C64內容成片地被改寫。
靜電放電電磁脈沖與電子系統的耦合途徑主要有:前門(天線)耦合和后門(孔、縫)耦合。電磁脈沖通過前門或后門耦合進入電路,從而形成邏輯干擾或硬損傷。防護瞬變電磁場電子系統的損傷主要是控制電磁能量進入電子系統,概括起來為空域防護控制(屏蔽)、頻域防護控制、時域防護控制和能域防護控制。本文對最常用的屏蔽法和旁路保持法進行了實驗研究。
3.1 屏蔽
屏蔽是用導電或導磁體將被保護體包圍起來,從而進行電磁性隔離的一種措施。對于輻射電磁脈沖場來說,屏蔽是非常效的一種防護方法。
本實驗將單片機電路放入一個尺寸為140mm×280mm×120mm的鐵制金屬盒內,金屬板厚度約為1mm。金屬盒的一側開有兩個直徑約18mm的圓孔,放置電源線和示波器探頭線。實驗環境為:溫度31.0℃,濕謔62%。實驗表明,如屏蔽后,干擾幅值衰減為原來的1/3。同時,還測出了加與不加屏蔽兩種情況下部分效應的最小放電電壓:不加屏蔽時,死機、重啟動、控制狀態改變的最小放電電壓分別為4.8kV、4kV和2.6kV;加屏蔽后分別為14kV、12kV和7.6kV。由于溫濕度的升高,不加屏蔽時測得的最小放電電壓高于表1給出的結果,說明實驗結果與環境有很大關系。因此,每次實驗必須記錄實驗環境。
脈沖點火器相關文章:脈沖點火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