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業界動態 > 國產100納米制造裝備初步實現產業化

國產100納米制造裝備初步實現產業化

——
作者: 時間:2006-10-09 來源:www.ednchina.com 收藏
     北京地區正在成為我國集成電路裝備制造業的龍頭。9月28日,芯片制造六大裝備中的兩種——刻蝕機和離子注入機的采購合同在北京簽訂,標志著初步實現了,中國集成電路制造核心裝備由此取得歷史性突破。這一突破能使芯片成本降低,令百姓直接受惠。 
  一個家庭有100顆芯片 

  “一個城市的普通家庭有約100顆芯片。”市工業促進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處處長梁勝告訴記者。沒有芯片,我們看不了電視,用不了手機,聽不了MP3。沒有了小小的芯片,我們的生活將會完全變樣。 

  梁勝介紹說,芯片制造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生產一顆小芯片共有400多道工序,對精度要求極高,比如刻在芯片上的小槽,只有頭發絲的1/1000那么細。” 

  各環節中,門檻最高和影響成本最多的就是芯片的。其中,刻蝕機和離子注入機兩種裝備則是生產線上的關鍵。 

  “以前,我國所有8英寸及以上水平的生產線上,沒有一臺設備(8英寸指硅片的大小,硅片越大,效率越高,但對技術要求也越高)。”梁勝介紹說。此前的芯片必須依靠國外,建一條芯片生產線,幾乎80%的投資是用于購買裝備。但國際上對出口中國的這類設備一直是嚴格控制的,而且即使賣給我國,也將昂貴的制造成本一并轉移過來。“如果有了自己生產的裝備,我們的成本要便宜三分之一。” 

  縮短與國際先進水平距離 

  2002年11月,科技部同意北京市政府啟動“100nm高密度等離子刻蝕機與大角度離子注入機”項目。北京電子控股公司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七星集團等股東組建北方微電子公司,承擔等離子刻蝕機的研發任務。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聯合48所、45所組建北京中科信電子裝備公司,承擔離子注入機的研發任務。 

  9月28日,全球知名的芯片代工廠中芯國際公司與北方微電子公司、中科信公司分別簽訂了刻蝕機和離子注入機的采購合同,合同總價值超過1億元人民幣。這標志著北京市承擔的國家“十五”863計劃集成電路制造裝備重大專項——高密度等離子刻蝕機與大角度離子注入機初步實現了,在芯片制造核心裝備研發方面的技術創新、自主創新取得了重大突破。 

  所謂,指的是硅材上刻的小槽寬度,從以前的0.25微米、0.18微米一直到0.13微米,直到現在進入納米。這個數值越小,意味著芯片的精確度和集成度越高。 

  “這個重大的創新打破了國際壟斷,降低了芯片成本,能直接令老百姓受惠,在市場上買到更便宜的電視機、手機、電腦等等。”梁勝說。 

  據介紹,北京市于2002年啟動了100納米高密度等離子刻蝕機與大角度離子注入機項目。我國的芯片制造裝備技術本來與國際先進水平起碼差15至20年,這兩種設備研制成功后,現在只差5年的距離了。 

  目前,8英寸產品已經,12英寸的刻蝕機和離子注入機已基本具備了上線測試的條件,預計年底就可以進入生產線進行在線測試。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