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rtexM3的SD卡圖片瀏覽器
2 軟件設計
為使整個系統正常讀取SD卡的數據文件和目錄,需再創建一個可被Windows操作系統認知的文件系統。考慮到兼容性和方便性,本設計在 μC/OSII操作系統的基礎上移植了一種小型嵌入式文件系統FatFs。該文件系統具有支持多種操作系統、易于移植和存儲速度快的特點。
2.1 SD卡驅動設計
SD卡驅動不但需要完成SD卡控制器中相應寄存器的設置和向SD卡發送命令,還要實現SD卡的初始化、讀寫等操作。目的是為其上層提供相應的功能函數,屏蔽直接對硬件的具體操作。SD卡的驅動使用了ZLG/SD的MMC/SD的軟件包。軟件包中提供一些常用的API函數,只需調用相關的API 函數就可以實現對SD卡的訪問,其中包括SD_Initialize(初始化SD卡)、SD_ReadBlock(讀SD卡的一個塊)、 SD_WriteBlock(寫SD卡的一個塊)、SD_EraseBlock(擦除SD卡的多個塊)等。
2.2 FatFs文件系統設計
FatFs是一個開源的文件管理系統,常用于小型嵌入式系統中實現文件系統,支持FAT12、FAT16、FAT32,遵循ANSI C標準,不依賴于硬件平臺。對FatFs的移植,首先需要定義數據類型并與CPU.H的數據類型匹配;其次,使FatFs中的底層函數直接調用 ZLG/SD軟件包的函數。例如:
DRESULT disk_read (BYTE drv, BYTE *buff, DWORD sector, BYTE count){
if(count==1){
SD_ReadBlock (sector, buff);//讀取SD卡的一個塊,調用SD_ReadBlock
}
else{
SD_ReadMultiBlock (sector, count, buff);//讀取SD卡的多個塊,調用SD_ReadMultiBlock
}
return FALSE;
}
由于篇幅有限,底層函數調用SD軟件包的函數不一一列出。通過這些操作就可以調用f_open、f_read、f_write等函數來進行文件的創建、讀寫等操作。
3 圖片解碼分析
3.1 JPG格式的分析
JPEG專家組開發了2種基本的壓縮算法、2種數據編碼方法和4種編碼模式。在實際應用中,絕大多數JPG圖像使用的是DCT(離散余弦變換)、Huffman(哈夫曼)編碼、順序模式。JPG編碼過程主要包括顏色轉換、DCT變換、量化、熵編碼及Huffman編碼等部分。
軟件實現圖像解碼的過程就是圖像編碼的逆過程,程序編程步驟如下:
① 初始化FatFs文件系統,并利用f_open函數打開jpg格式的文件,用f_read從JPG格式文件中讀取圖片編碼的相關信息,如圖像大小、量化表、Huffman表等。
② 讀取最小編碼單元數據,對其進行熵解碼、反量化、反離散余弦變換、YCrCb模式向RGB模式轉換等,并將最后的解碼數據保存至Buffer或直接輸出至顯示。
③ 不斷重復第②步過程,直至整張圖片解碼完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