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一级爱做片免费观看欧美,久久国产一区二区,日本一二三区免费,久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關 閉

新聞中心

EEPW首頁 > 工控自動化 > 設計應用 > 遙感技術在怒江水資源調查中的應用

遙感技術在怒江水資源調查中的應用

作者: 時間:2009-10-12 來源:網絡 收藏

2 圖像的解譯過程
2.1 幾何校正
由于人們已習慣使用正射投影的地形圖,因此對各類影像的畸變都必須以地形圖為基準進行幾何校正。幾何校正就是將圖像數據投影到平面上,使其符合地圖投影的過程,幾何校正最重要的是控制點的選取和確定控制點的數量。在圖像和地形圖上分別選擇同名控制點,以建立圖像與地圖之間的投影關系,這些控制點應該選在能明顯定位的地方,如河流交叉點等。其次建立整體映射函數,根據圖像的幾何畸變性質及地面控制點的多少來確定校正數學模型,建立起圖像與地圖之間的空問變換關系。
中,利用ERDAS IMAGINE 8.7系統提供了幾何校正方法:幾何校正計算模型選多項式變換Polynomial,在調用過程中多項式的次方數Order選擇為3,即需要10個控制點,然后設置其它相應參數。確定檢查點誤差,當所有檢查點誤差均小于一個象元時就可以進行重采樣。以州地形圖作為大地參考坐標,結合野外采點的數據,用地圖采點模式,通過鍵盤輸入坐標數據;在地圖上選點后借助數字化儀來采集控制點坐標(如圖1)。

選擇控制點時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則:第一,控制點盡可能均勻的分布到遙感圖像的重疊區域內;第二,盡可能地選擇線條輪廓比較清晰地物的交叉點或拐點作為控制點,如怒江的河流、湖泊、公路、鐵路等線條比較明顯的地物;第三,開始三個控制點的選擇一定要十分的精確,從第四個點開始,系統會根據已經接受的幾何校正控制點(CeometricCorrection Point,GCP)自動計算此點的位置,并顯示在兩幅待鑲嵌的圖像上和GCP編輯欄中由于肉眼識別能力有限,GCP的選擇會有一定的誤差,誤差大小控制在1個像元(30 m)以內,對于誤差大于1個像元的GCP則需進行調整,直至其小于1個像元。
2.2 無縫鑲嵌
當影像圖是包含兩景以上的衛星圖像時,必須對圖像進行數字鑲嵌,以獲取制圖范圍內的完整圖像。本文所采用的是數據為1的多景遙感的圖像,所以利用ERDAS IMAG-INE 8.7系統,先對每一景圖像進行幾何校正,使其歸于統一的坐標系中,然后運用系統中鑲嵌工具,對每景圖像進行裁剪,去掉重疊部分,再將兩景裁剪后的圖像經幾何匹配拼接起來。圖像鑲嵌時要以具有足夠的幾何精度,沒有明顯的幾何錯位現象為原則。圖像無縫鑲嵌結束后,所得圖像縫隙不明顯,圖像圖面色調均勻,色調保持了一致,信息豐富;鑲嵌后圖像的質量大為提高,為后期解譯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2.3 外業踏查
外業踏查樣點定位采用怒江地形圖結合GPS定位進行,并拍攝每點的地面實況照片。外業踏查路線主要根據交通、代表性和輔助材料等因素來設置,在該研究區中共設置了1條外業踏查線路,主要是沿怒江峽谷進行。同時建立判讀標志,判讀標志是遙感圖像上能直接反映和判別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包括外觀形狀、形狀大小、顏色、紋理、圖案、位置和布局。踏查完路線后,即時進行室內判讀分析,對各類影像特征應依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數據分別建立判讀標志。



評論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