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放大器術語解釋
——
工作范圍是指功率放大器在規定的失真度和額定輸出功率條件下的工作頻帶寬度,即功率放大器的最低工作頻率至最高工作頻率之間的范圍,單位Hz(赫茲)。放大器實際的工作頻率范圍可能會大于定義的工作頻率范圍。
工作模式
功率放大器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時分雙工(TDD)模式:
在TDD模式的移動通信系統中,接收和傳送在同一頻率信道(即載波)的不同時隙,用保證時間來分離接收和傳送信道。
TDD系統有如下特點:
(1)不需要成對的頻率,能使用各種頻率資源,適用于不對稱的上下行數據傳輸速率,特別適用于IP型的數據業務;
(2)上下行工作于同一頻率,電波傳播的對稱特性使之便于使用智能天線等新技術,達到提高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
時分多址(TDMA)模式:
TDMA是時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英文縮寫。同一頻率的載波在某一特定時間內,分成若干相等的小時間段,供多個不同號碼的用戶使用不同的小時間段來實現連接的通信方式。簡而言之,它是將一個狹窄的無線頻道分割成框架性的時間片斷(特別是3和8),并將每一個時間片斷分配給每一個用戶的數字無線技術。
傳輸增益
指放大器輸出功率和輸入功率的比值,單位常用“dB”(分貝)來表示。功率放大器的輸出增益隨輸入信號頻率的變化而提升或衰減。這項指標是考核功率放大器品質優劣的最為重要的一項依據。該分貝值越小,說明功率放大器的頻率響應曲線越平坦,失真越小,信號的還原度和再現能力越強。
輸出功率
功率放大器的功率指標嚴格來講又有標稱輸出功率和最大瞬間輸出功率之分。前者就是額定輸出功率,它可以解釋為諧波失真在標準范圍內變化、能長時間安全工作時輸出功率的最大值;后者是指功率放大器的“峰值”輸出功率,它解釋為功率放大器接受電信號輸入時,在保證信號不受損壞的前提下瞬間所能承受的輸出功率最大值。
接收增益
增益是天線的主要指標之一,它是方向系數與效率的乘積,是天線輻射或接收電波大小的表現。增益大小的選擇取決于系統設計對電波覆蓋區域的要求,簡單地說,在同等條件下,增益越高,電波傳播的距離越遠。而功率放大器的接收增益值越大,則接收性能越強。
避雷保護
常見的直擊避雷保護措施:
① 避雷針:避雷針用來保護工業與民用高層建筑以及發電廠、變壓所的屋外配電裝置、輸電線路個別區段、在雷電先導電路向地面延伸過程中,由于受到避雷針畸變電路的影響,會逐漸轉向并擊中避雷針,從而避免了雷電先導向被保護設備,擊毀被保護設備和建筑的可能性。由此可見,避雷針實際上是引雷針,它將雷電引向自己,從而保護其它設備免遭雷擊。
② 避雷線:避雷線也叫架空地線,它是沿線路架設在桿塔頂端,并具有良好接地的金屬導線,避雷線是輸電線路的主要防雷保護措施。
③ 避雷帶、避雷網:在建筑物上沿屋角、屋脊、檐角和屋檐等易受雷擊部位敷設的金屬網格,主要用于保護高大的民用建筑。
浪涌保護
浪涌也叫突波,顧名思義就是超出正常工作電壓的瞬間過電壓。本質上講,浪涌是發生在僅僅幾百萬分之一秒時間內的一種劇烈脈沖,。可能引起浪涌的原因有:重型設備、短路、電源切換或大型發動機。而含有浪涌阻絕裝置的產品可以有效地吸收突發的巨大能量,以保護連接設備免于受損。
浪涌保護器,也叫信號防雷保護器,是一種為各種電子設備、儀器儀表、通訊線路提供安全防護的電子裝置。當電氣回路或者通信線路中因為外界的干擾突然產生尖峰電流或者電壓時,浪涌保護器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導通分流,從而避免浪涌對回路中其他設備的損害。
評論